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浑元运气养生8网络体质与五脏体质辨析 [复制链接]

1#

关键词:浑元运气养生五脏系饮食养生食物性味归经药膳八法五脏系运气体质养生

择要

内经对五脏的饮食养生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并制定了具体的饮食养生原则与配伍的五行生克比合,从五味入五脏到五谷、五果、五畜、五禽等等的五脏归属作了详细的比类。后世对食疗的具体应用扩展为药膳学。网传的体质养生过于简单,靶的不太明确;如果应用运气浑元运气1ABG1模式五脏系体质饮食养生系统,可以依据五脏各自的气血阴阳虚实状况与个人自己的体质证候相参考,确定具体的养生饮食配方,目的性会更准确,养生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五脏系概述

五脏系即以五脏为中心形成的五脏系脏象系统:

图片来自网络

心系:心主血脉,主神明,通于夏气,南方,为热为火,其日丙丁。

心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心主舌,在液为汗,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

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虫羽,其畜马。

与小肠为表里。

肺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通于秋气,西方,为燥,为金,其日庚辛。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皮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虫介,其畜鸡,其物外坚。

与大肠为表里。

脾系: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通于长夏之气,中央,其日戊己。

脾在体主四肢,肌肉,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色为*,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虫倮,其畜牛,其色*,其养肉。

与胃为表里。

肝系:肝主谋虑,主疏泄,主藏血,胆主决断。通于春之气,东方,为木,其日甲乙。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主目,在液为泪,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物中坚。

与胆为表里。

肾系: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生骨髓,主生殖,又主水,并有纳气功能,通于冬气,北方,为寒,其日壬癸。

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主二阴,在液为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

与膀胱为表里。

五脏系饮食养生概述

养生的内容很广,本文仅限于大众饮食养生,五脏系的体质分类不必太多、太细,只需气血阴阳,罗列症状,进行必要的证候鉴别即可。

对于饮食养生,内经已经祥载: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色*,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色黑,宜食辛。*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

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咸入于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脉,则血气走之,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胃中汁注之,注之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本干而善渴。血脉者,中焦之道也,故咸入而走血矣。…

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甘入于胃,其气弱小,不能上至于上焦,而与谷留于胃中者,令人柔润者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悗心。其气外通于肉,故甘走肉。”

饮食性味

:“药食同源”,即很多食物都与药物一样,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属性,可以如同使用药物一样,进行配伍组合成为一个“方剂”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有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

但食、药还是有一些区别:

1食物是维持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有水谷则生,无水谷则死;药物非日常生活必需品,无须天天服用。

2食物性平和,作用和缓,无*副作用;药物则偏性相对较强,“是药三分*”。

食物作用弱,起效慢,重在久久食用;药物作用强,起效快,多按疗程间歇服用。

图片来自网络

食物四性

四性:即寒、凉、温、热特性。

寒凉属阴,有清热、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适用于热性体质或热证。

常用的寒性食物有:苦瓜、马齿苋、生莲藕、海带、紫菜、绿豆、西瓜等;

常用的凉性食物有:芹菜、丝瓜、萝卜、茄子、梨、绿茶等。

温热属阳,故具有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大多具有散寒、助阳、温经、通络等作用,适用于寒性体质或寒证。

常用的热性食物有:姜、辣椒、胡椒、芥末、榴莲等。

常用的温性食物有:韭菜、茴香、芫荽、核桃仁、羊乳、龙眼肉等。

平性食物,是指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食物,平性食物的作用比较缓和,具有补益滋养的作用,适用于普通人群。

常用的平性食物有:粳米、*豆、山药、莲子、苹果、瘦肉、鸡蛋等。

五味

五味:酸、苦、甘、辛、咸,淡附于甘,涩乃酸之变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酸(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石榴能止泻止痢;

苦味食物具有泻热坚阴、燥湿降逆的作用,如苦瓜能清热泻火,用于解暑或火热实

证;

甘味食物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如饴糖能缓急止痛用于胃脘痛;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生姜、葱白能辛温解表,用于轻度外感;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如海带、紫菜软坚散结,用于瘿瘤;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作用,如玉米须、冬瓜,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五味的作用归纳: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指食物作用的趋向性,升表示上升,降表示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食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与食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辛甘发散为阳:具有温、热性和辛、甘味的,质地轻薄、气味芳香的食物,大多具有升、浮的性能,如芫荽、葱白,气味芳香,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酸咸沉降为阴:具有寒、凉性和酸、苦、咸、涩味,质地结实、气味浓厚的食物,大多具有沉、降的性能,如治疗肝阳上亢的牡蛎、石决明等。

归经

归经:指食物对于机体特定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如同为补益之品,就有枸杞补肝、莲子补心、*豆健脾、百合润肺、黑芝麻补肾的区分。

同为清热之品,又有梨入肺经清肺热,西瓜入心、胃经,清心胃热。

功效:指食物作用,如山药健脾祛湿,鱼腥草清热祛湿,绿豆清热解*等。食物功效是联系性味归经和应用范围的枢纽。

在饮食养生中应将食物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多种性能与五脏系证候体质,相应期间的五运六气数据变化,局域人群体质的的阴阳气血虚实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才会取得良好的养生效果。

药膳

“药膳”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传》,但历代有关饮食疗法多以“食养、“食治”、“食疗”的名称出现。药膳与食疗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

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保健防病作用的特殊膳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形态概念;

食疗是指以膳食作为手段治疗疾病,其从膳食的效能作用阐述了这种疗法的属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功能概念。

药膳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即是食疗。食疗中“食"的概念远比药膳广泛,它包含了药膳在内的所有饮食。故食疗不必一定是药膳,但药膳则必定貝备食疗功效。

药膳八法

药膳八法和临床治疗的八法同理,只不过是将药物变换为食材。如:

汗法:疏解表邪,治疗外感表证。

辛温解表:治风寒外感,如生姜粥、发汗豉粥,生姜葱豉红糖饮等,

辛凉解表:治风热外感,如银花茶、桑菊薄竹饮等。

透疹:如麻疹疹*将出未出,或出而不透时,助疹外透用芫荽菜之类,方如芫荽发疹饮。

下法:荡涤肠胃,通利大便。由于积滞的不同,下法有区别:

润下法:因津液不足,肠道枯所致的便秘,需用润下法.可用苏子麻仁粥以滋阴润燥;

泻下法:热结大肠,便结难下,小便热急,胖大海,李子,梅子等

温法:有温阳、祛寒作用,称为温法。寒证常与虚证并见,故祛寒常多与温补合用。

寒束经脉者宜温经散寒,寒滞肝脉者宜温肝降逆,脾胃寒者宜温中散寒,十姜粥、*芪建中汤,

消法:祛除水、血、痰、食等有形之邪所致积滞结聚,使之渐消缓散,如消食导滞、

药膳方如大山楂丸、白术猪肚粥、三七蒸鸡等。

补法:针对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虚"进行补的方法。

补阴药膳:滋补阴液的药膳有地*甜鸡、清蒸人参元鱼等。

补阳药膳:温补阳气的药膳,如姜附烧狗肉、双鞭壮阳汤等。

补气药膳:补气药膳,如*芪猴头汤、人参粥等。

补血药膳:补血药膳,如红杞田七鸡、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气血双补药膳:气血双补药膳。如归芪蒸鸡、十全大补汤等。

理气法:调理气机、疏畅气血、促进气血运行,以行气、降气两法为主。

行气药膳:如肉豆蔻粥、白汤等。

降气药膳:如柿蒂汤、芹菜肉等。

理血法:理血主要为活在化瘀与止血。

活血化瘀药膳:药膳常用红花当归酒、三七蒸鸡等。

止血药膳:血余藕片饮、槐叶茶、白茅根饮等。

祛湿法:化除湿邪、蠲除水饮、通淋泄浊等

燥湿化浊药膳:用于湿阻中焦,胸脘痞闷,食欲不振,呕恶泻利等,药膳如陈皮鸡块

利水渗湿药膳;用于水湿壅聚所致腹胁胀满,面身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药膳如薏苡仁

粥、赤小豆鲤鱼汤。

利水通淋药膳:用于小便癃闭,淋沥点滴作痛.如滑石粥、甘蔗白藕汁。

利湿退*药膳:用于湿郁化热,湿热薰蒸引起的*疸证,如茵陈粥、田基*鸡蛋汤。

五脏补法

补心:补血养心,:

补肺

蛤蚧粥

补肝:补血养肝

牛筋祛瘀汤

补脾:人参猪肚

补肾:枸杞羊肾粥

气血双补:

十全大补汤

五脏不同的虚实,饮食养生方法自然也应该随虚实的不同而异,而五脏系各脏的气血阴阳不同,饮食养生方法当然也应该随之变化。

五脏系运气体质气血阴阳数据简介

五脏系运气体质显示的是以某一脏为中心的本脏、气、血、阴、阳数据。

由于内容文字限制,只能以全球运气体质来予以说明,如图:1ABG1模式,全球运气体质立春节气2月4-18日,日期间的五脏系运气体质。

立春节气-1ABG1模式-五脏系运气体质

图中显示了几个特点/p>

1五脏值都是正数。

2五脏值1高1低有规律,2月4日干支癸巳,五脏值高,5日甲午,五脏值低.

五脏系各脏气血阴阳数据有不同的变化。

同日的五脏气血阴阳幅值差距不大。

所以,网传的体质养生过于简单,靶的不明确,如果应用运气五脏系体质饮食养生系统,可以依据五脏各自的气血阴阳多少与个人自己的体质证候相参考,确定具体的养生饮食配方,目的性会更准确,养生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

引用文献: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

中医养生学

中医药膳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