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誉中药ldquo良相rdquo [复制链接]

1#

有句成语“有始有终”,之前说了熟地*的养血补血的功用,并且介绍的十分详细,但是因为篇幅的原因尚未说明它的其它用途,因此我也要有始有终地把熟地*的全部益处和使用方法一一跟大家分享。

熟地*是中药“四维”之一,被誉为“壮水之主”,在中医中“水”就是指肾,这是根据五行所排列的,熟地*还被誉为中药中的“良相”,既能补血养血,还能益精填髓、充肾精、减糖,是滋养肝肾的能手。

关于中药“四维”,《本草正》中说得十分清楚,原文是“夫人参、熟地、附子、大*,实乃药中之四维。患而至于可畏,势非庸庸所济者,非此四物不可”,并接着介绍这“四维”的寓意是“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者,乱世之良将也”。

书中并用兵法比如这四种中药,原文是“兵不可久用,故良将用于暂;乱世不可忘治,故良相不可缺”,由此可见熟地的地位斐然,其实中药“四维”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四种中药。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上一篇未完成的来讲,熟地*对肝肾、精元的益处,以及通过这个益处可以获得的间接好处,因此我们通过诸多小分类来阐述,或许可以了解到对你有用的知识。

肾阴是一身之阴的根本,不论何处的阴阳都需要肾中阴阳来支撑,熟地*善于滋养肝肾之阴,尤其是肾阴,《本草求真》提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镇子;阴虚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

然而根据中医理论肝肾同源,肝肾之阴可以相互滋生、补充,肝阴充足则下藏于肾;肾阴旺盛则上子肝阴。结合实际发现,肝肾不足常常相互影响,一旦肝肾阴虚,可能出现以下的诸多表现。

一、阴虚而内热。

肝肾之阴不足,脏腑、筋骨等收到的濡养减少,产生虚热,虚热趁虚而走肝肾的经络,从而有腰膝的酸软、头中的晕眩、耳内鸣响甚至听力的减弱、经常的在一天中某段时间感觉身热心烦犹如热从骨中出、晚上睡着之后出虚汗。

这类人可以使用熟地*、山药、山茱萸一起滋养肝肾,很有名的“六味地*”就是以此为基础;如果虚火明显的人,可以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知母、*柏一滋阴去火,这就是很有名的“知柏地*”的基础方法。

二、阴虚而阳亢。

阴与阳是出于动态的平衡,两者相互对立制约,如果阴虚着容易阳亢,肝肾阴虚就可能出现头中感觉痛且有“空”的感觉、头中晕眩、腰膝的酸软、耳中鸣响、睡眠少的亚健康。

应对方法是用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一起滋养肝肾之阴,这个组合就是《景岳全书》中的“大补元”,如果再加菊花、石决明则适合于阳亢明显的人;除了这个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前边提到过的“六味地*”加菊花、枸杞。

三、阴虚而血中糖分偏高。

这类亚健康被中医称作“消渴”,消渴最早适宜燥热为主,一段时间之后属于阴虚与再热夹杂,日久则是阴虚为主。就以表现来说,以饮水多为主要表现的是“上消”,属肺阴不足为主;以饭量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是“中消”,属胃阴不足为主;以小便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是“下消”,属肾阴不足为主。

实际上三者往往同时存在,仅是在表现中轻重略有差距,在应对的策略上因为肾阴为脏腑之阴的根本,所以还是以滋肾阴为主,酌情补益肺、胃,燥热者、日久阴损及阳者也酌情对组方进行加减。

一般来说,熟地*、石斛、麦冬同用就可以滋阴、生津、止渴;熟地与知母、石膏、牛膝同用能增强清胃火之功;与*柏、知母同用可以滋阴降火。

如果消渴的人伴有怕冷而肢体发凉,可用“六味地*”的组成再加附子、肉桂以温暖肾阳,这就是《金匮要略》中以“肾气”为名的方法。

消渴的人伴有容易疲倦、短气而白天出虚汗、口舌干燥这样的气阴两虚的表现,可以用熟地*、人参、*芪、麦冬,达到益气养阴的目的。

在专业的学术交流中发现,针对消渴之人,属于现代常说的“2型”的,有两个办法是值得推荐的,一是熟地*、生地*、天冬、麦冬的组合;二是熟地、生地、*芪、金樱子、*连的组合。

四、肝肾阴虚的女子。

肝肾不足、精血不足,女子容易冲任失养而经期时出现亚健康,量少甚至是闭阻,这类人属于肝肾阴虚这,可用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同用,达到滋养肝肾的目的,在《景岳全书》中很有名气的“归肾”、“左归”都是以此为基础。

此外,女子在到达一定年龄之后,出现“更年”的时期,用熟地、胡*连、*柏、龟板一起可以滋养肝肾、清虚热、泄相火;熟地、阿胶、白芍、*连一起用则可以滋阴养血、清心除烦。

熟地*的直接或者间接益处比较多,想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因为篇幅的原因,上一篇说了它养血补血的用法,这一篇说了部分滋养肝肾的益处,还有一些也是滋养肝肾的益处没有讲解。

还有一个大类,就是熟地滋养精元、肾精的四个益处,个人精力有限,一天之内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明日继续开篇来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