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内科学头痛 [复制链接]

1#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阳明头痛,可选用的引经药是

A、羌活、蔓荆子

B、羌活、川芎

C、葛根、白芷

D、柴胡、川芎

E、吴茱萸、藁本

2、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用于

A、痰浊头痛

B、血虚头痛

C、肝阳头痛

D、肾虚头痛

E、瘀血头痛

3、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的头痛多为

A、太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阳明头痛

D、少阳头痛

E、太阴头痛

4、外感头痛的致病因素以为主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热邪

E、燥邪

5、患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治疗方剂首选

A、芎芷石膏汤

B、通窍活血汤

C、羌活胜湿汤

D、川芎茶调散

E、大补元煎

答案与解析

1、C

答案解析:阳明头痛的引经药经常采用:葛根、白芷。

2、A

答案解析:痰浊头痛。证候主症: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C

答案解析: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4、A

答案解析:风为百病之长,外感病证,一般以风邪为先导。

5、C

答案解析:风湿头痛。证候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治法:祛风胜湿通窍。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细目一头痛

要点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本节所讨论的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二)病机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基本病机,外感者是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头痛的病位在头脑,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病理性质有虚有实。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般来说,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要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

可发生在前额、两颞、颠顶、枕项或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

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

(二)鉴别诊断

1.头痛与眩晕

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与一般头痛

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要点四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脉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要点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头痛应首辨其外感内伤,次辩其相关经络脏腑,再辨其影响因素。

首先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因外邪致病,属实证,起病较急,一般疼痛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为多见,如起病缓慢,疼痛较轻,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多属虚证;如因肝阳、痰浊、瘀血所致者属实,表现为头昏胀痛,或昏蒙重痛,或刺痛钝痛,痛点固定,常伴有肝阳、痰浊、瘀血的相应证候。

其次辨头痛之相关经络脏腑。如要点四所述。

最后辨其影响因素。气虚者与过劳有关;肝火者因情志波动而加重:阳亢者常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肝肾阴虚者每因失眠而病作或加重。

(二)治疗原则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三)证治分类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证候: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加减。

常用药:川芎、白芷、藁本、羌活、细辛、荆芥、防风。

加减:若头痛,恶寒明显者,酌加麻*、桂枝、制川乌等温经散寒。若寒邪侵于厥阴经脉,症见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方用吴茱萸汤去人参,加藁本、川芎、细辛、法半夏,以温散寒邪,降逆止痛。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足寒,气逆,背冷,脉沉细,方用麻*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温经散寒止痛。

(2)风热头痛

证候: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常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川芎、白芷、羌活、生石膏。

加减:烦热口渴,舌红少津者,可重用石膏,配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芩、山栀清热泻火;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者,可用*连上清丸泄热通腑。

(3)风湿头痛

证候: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舌淡,苔白腻,脉濡。

证机概要: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常用药:羌活、独活、藁本、白芷、防风、细辛、蔓荆子、川芎。

加减:若胸闷脘痞、腹胀便溏显著者,可加苍术、厚朴、陈皮、藿梗以燥湿宽中,理气消胀;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以降逆止呕;纳呆食少者,加麦芽、神曲健胃助运。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证候: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芩、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夜交藤。

加减:若因肝郁化火,肝火炎上,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者,加夏枯草、龙胆草、大*。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女贞子、山茱萸。

(2)血虚头痛

证候: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生地、白芍、首乌、川芎、五味子、远志、枣仁。

加减:若因血虚气弱者,兼见乏力气短,神疲懒言,汗出恶风等,可选加*参、*芪,白术;若阴血亏虚,阴不敛阳,肝阳上扰者可加入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3)痰浊头痛

证候: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证机概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陈皮、白术、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荆子。

加减:若痰湿久郁化热,口苦便秘,舌红苔*腻,脉滑数者,可加*岑、竹茹、积实、胆星。若胸闷、呕恶明显,加厚朴、积壳、生姜和中降逆。

(4)肾虚头痛

证候: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或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证机概要: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代表药: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熟地、枸杞、女贞子、杜仲、川断、龟甲、山萸肉、山药、人参、当归、白芍。

加减:若头痛而晕,头面烘热,面颊红赤,时伴汗出,证属肾阴亏虚,虚火上炎者,去人参,加知母、*柏,以滋阴泻火,或方用知柏地*丸。若头痛畏寒,面色咣白,四肢不温,腰膝无力,舌淡,脉细无力,证属肾阳不足者,当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5)瘀血头痛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当归、白芷、细辛。

加减:若头痛较剧,久痛不已,可加全蝎、蜈蚣、地鳖虫等,搜风剔络止痛。虫类药多有小*,故应合理掌握用量,不可久用。

(6)气虚头痛

证候: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淡,苔溥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加减。

常用药:*芪、炙甘草、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芍药。

加减:气血两虚,头痛绵绵不休,心悸怔仲,失眠者,加当归、熟地*、何首乌补血,或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若头痛畏寒,加炮附子、益智仁、葱白温阳通络。

编辑:刘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