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药材会”→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
导读:今天学习6个清热凉血的药对。
01生地*+赤芍
此为凉血止血,养阴散瘀的常用配伍。
生地*入心、肝、肾,苦寒质润而滑利,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活血化瘀;赤芍苦,微寒,性散而泄,入肝经血分,善泻肝降火,清血分实热而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血留滞而通脉止痛。
故《神农本草经疏》云:“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破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
《本经逢原》云:“赤芍性专下气,其主寒热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滞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
生地*和赤芍都能入肝,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生地*清热凉血力强,还能养阴生津,故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清虚热,赤芍能清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
二药配伍,优势互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力明显加强。
且活血凉血之中能养阴生津顾护营阴,使活血而不耗血动血;清热凉血同时又可兼顾热伤阴津之病机,使邪热清而瘀无所成,瘀血去而热无所附;又止血而不留瘀,共奏凉血止血,养阴散瘀之功。
常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吐衄尿血,妇人血热崩漏者,可配伍水牛角、丹皮加强凉血活血之力,如《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汤。
二药相配,均入肝经血分,长于清肝凉肝,且生地*滋肾水以济肝木,二药均能清泻肝火以护肾精,肝肾同治,故常用于肝经实热或肝经瘀热证。
如肝经热盛之*疸,满身面目皆*,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可配伍当归等同用,如《证治准绳·幼科》地*饮子。
近代用凉血活血法治疗瘀胆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以赤芍、生地*配伍茵陈、虎杖、丹参等有较好的退*作用。
此外,二药均能清肝明目,《开宝本草》谓生地*能“利耳目”,《神农本草经疏》曰:“(赤芍)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故还常配伍用于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流泪羞明,结眵黏稠等。
如《世医得效方》地*散以生地*、赤芍配伍当归、甘草治疗“混睛外障,因*风积热,白睛先赤而后痒痛,迎风有泪,闭涩难开”。
此外,可配伍玄参、*芩、菊花、青葙子、刺蒺藜加强清肝明目之功,如治疗“眼目有黑花,茫茫如蝇翅者”,如《银海精微》黑参汤。
02生地*+*芩
生地*和*芩是清热凉血止血的常用配伍。
生地*甘寒质润,补养阴血,清热凉血止血;*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
二药合用,甘苦并用,燥润相济,清热凉血止血中又养阴血,*芩之苦燥受生地*之甘润所制而不伤津,相互为用,清热凉血止血之功著,善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或有里热,但纯用苦寒直折恐苦燥伤阴,纯用甘寒生津以清热又恐留邪之时,亦常取二药燥润合用,使苦燥清热而不伤阴,甘寒养阴而不留邪。
如张元素之九味羌活汤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之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脉浮,配伍生地*、*芩既清热燥湿,又生津止渴,生地以其柔润之体制*芩之燥,使热去津复而汗源充足,并制约诸解表药之辛温燥烈。
生地*和*芩还可养肝清肝而调肝,可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肝火妄动,或阴虚肝郁化火诸证。
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肝之阴血不足,阴不制阳,易致肝火妄动。
张锡纯曰:“(*芩)善入肝胆清热”,明确指出*芩善清肝泻火。生地*入肝肾,养血补肝体。生地*和*芩均能清肝热,肝为藏血之脏,清肝有助于凉血,凉血有助于清肝。
二药相伍,气血并调,养肝清肝并进,使肝血足而肝热清,肝火不再妄动,阴能涵阳,有利于肝之疏泄和藏血之职的恢复,肝能藏血而出血易止。
故可用于阴血亏虚,或肝热而影响到肝藏血功能,肝不藏血而导致或加重的各种出血,如《金匮要略》*土汤治疗虚寒便血,虽阳虚为本,但出血日久,肝血易亏,肝阳易旺而生热,肝热则血亦不能藏,使出血缠绵难愈,而生地*、*芩在此方中除了制约白术、附子温燥以防动血之弊外,还可养肝清肝而调肝,复其藏血之职,出血易止。
正如《张氏医通》所说:“其妙尤在*芩佐地*分解血室之标热。”
在温阳摄血之中配伍生地*、*芩二药,给后人启迪颇多,示人以治疗虚寒证时不可忽视局部可能存在之虚热病机,治疗虚性出血时既要重视复脾统血之职,又不可忽视复肝藏血之职。
肝藏血而主疏泄,与女子月经、胎产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若血虚血热或肝火亢盛等,均可影响肝的生理功能,导致肝不藏血,疏泄失常,而出现月经不调、胎产诸疾。
朱丹溪提出了“血不妄行,乃能养胎”,消除了世人“俗以*芩为寒而不敢用”的认识局限,使*芩安胎之功得以广泛运用,合生地*能养肝清肝调肝,调经安胎,可用于治疗血热或肝热之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不仅用于表现为出血多之崩漏、月经先期、胎漏,还可治闭经、痛经、不孕等。
常配伍当归、川芎、芍药等加强调经安胎之功,如治疗“室女月水不利,少腹刺痛”之《圣济总录》当归散;治疗“室女经闭,咳嗽发热”之《回春》牡丹皮汤;治疗“妇人经脉不调,赤白带下,久无子者”之《摄生众妙方》当归泽兰丸。
生地*和*芩配伍可养血活血,清热凉血,还可用于治疗虚劳干血。干血病机往往血虚血瘀又有郁热,因“留瘀之处,必有伏阳”。
生地*能养血活血针对血虚血瘀病机,*芩和生地*合用清热凉血力强可消郁热。
此时生地*用量宜远大于*芩,因干血病机以血虚血瘀为主,*芩无养血活血之功,量大苦燥易伤阴津,故*芩用量宜小。治干血生地*和*芩用量比例可参考5:1,如大*?虫丸用干地*10两,*芩2两。
生地*和*芩发挥清热凉血或养肝清肝调肝功效时,本研究中大多方剂的用量比例为1:1,可参考该比例,此外,根据病位和病情的需要可调整二者用量比例。
03生地*+*连
生地*与*连滋下清上,是治疗消渴的常用配伍结构。
二药即为《外台秘要》引《肘后备急方》*连丸的组成,原方用于治疗消渴。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并贯穿于消渴病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液,而寓元阴。若素体阴虚,或因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肾阴亏损。
阴虚无力制阳,则阳气躁动而生内热,上燔肺金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而多食,故阴虚是本病发生之根本。
临床上多数消渴病人有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汗耳鸣,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不同程度的阴虚见证。
治宜滋阴清热,生地*甘寒质润,入肾经滋肾阴,并能入心经清心凉血;*连苦寒降泄性燥,入心、胃经泻心、胃之火,清热解*。
二药相配,润燥相宜,不燥不腻,生地*甘寒养阴而不腻滞,*连苦寒泻火而不伤阴,生地*滋培下焦之阴,*连清解膈上之热,复水火既济之用,滋补肾阴以治本,清上焦燥热以治标,共奏滋下清上、清热降火、凉血解*的功效。
其滋下清上,与消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机甚为相合,故为消渴所常用。
可配伍天花粉、藕汁同用,如治疗肺热津伤,烦渴多饮之《丹溪心法》消渴方。
如用治胃热津伤气虚,可加养胃阴益胃气之品如石斛、人参、白术等,如《证治宝鉴》*连白术饮。
二药均性寒入心经,清心凉血泻火力强,且生地*入肾经滋肾,肾水上济于心,亦有助于清心,合用清心泻火,养阴生津,亦常用于心火亢盛、胃火炽盛诸证。
用治心中有热,扰神津伤,心烦口干等,可配合麦冬同用,如《普济本事方》千金地*丸;
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可配伍朱砂、当归等同用,如《内外伤辨惑论》朱砂安神丸;
治疗温病热伤营阴,热势不减,神昏谵语,夜寐不安,可配伍阿胶、白芍、鸡子*、*芩同用,如《重订通俗伤寒论》*连阿胶汤;
心经热盛之口疮糜烂,泄泻,吐舌,面红烦渴,尿赤涩,可配伍木通等,如《医宗金鉴》泻心导赤散;
治疗胃火牙痛,可配伍丹皮、当归、升麻,如《脾胃论》清胃散。
04生地*+石膏
二药为清气凉血,养阴生津之常用配伍。
石膏味辛性寒,质重气清,清中能透,外解肌热,内泻胃火,长于泻气分实热;生地*甘寒微苦,质润性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养阴生津。
二药配对,其性皆寒,石膏偏于清气,生地*偏于凉血,气血两清,从而达到清气分、血分之热以保阴液之功,共奏清气凉血,养阴生津之功。
用治温病气血两燔,高热口渴发斑;热在气分而津伤,证见身热、烦渴、脉浮滑大数;肺胃火热所致的吐血、衄血、斑疹、牙痛、咽痛等。
若治疗血分有热发斑者,可配伍当归、赤芍、*连等同用,如《寿世保元》当归散。
治疗肺热之鼻渊,可配伍麦冬、知母、栀子、*芩、苍耳子、丹皮、川芎同用,如《医门补要》清肺饮。
治疗阳明实火,牙痛,口疮,可配伍*连、连翘、丹皮、升麻同用,如《喉症指南》清胃散。
治疗阴虚胃热,若肾阴不足较重,以熟地*易生地*与石膏配伍,则变为滋阴清胃的常用配伍。
石膏辛甘大寒,入足阳明胃经,擅清泄胃热;熟地*味甘性温,入少阴肾经既能滋补肾阴之亏损,又能生精充髓壮骨。
二药相配,攻补兼施,清火与滋水并用,泻胃与滋肾并行,实火得平,虚火得降,泻火正为保阴,滋阴无碍除火,相得益彰,共奏滋阴泻火之功。
用于阴亏火旺的头痛、牙痛、口渴等,可标本兼顾。如《景岳全书》玉女煎即以二药加知母、麦冬、牛膝而成,治疗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证。
05生地*+玄参
此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常用配伍。二药均甘寒微苦,均能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生地*长于凉血止血,玄参长于泻火解*。二药相须为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力倍增。
二药同入血分,常相须用于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时有谵语,烦渴,舌绛脉数者;或热入血分之狂乱谵语,斑疹显露,或吐血,衄血,舌绛苔少者。
二者养阴生津力也较强,还常用于热病伤阴,心烦口渴,肠燥便秘者;或阴亏火旺的咽干心烦,手足烦热,舌红,脉细数等。
故《得配本草》曰:“(生地*)得玄参,定精意。”
《辨证录》牙仙丹即是以该二药治疗诸火牙痛,该方方论曰:“玄参尤能泻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无根之焰,二味泻中有补,故虚实咸宜,实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
治疗温病热入营分,常配伍麦冬、丹皮、银花、连翘等以清营透热,凉血养阴,如《温病条辨》清营汤;
若热*炽盛,气血两燔,可配伍石膏、知母以气血两清,如《温病条辨》化斑汤;
若阴虚火旺,肺阴受灼,咽燥咳喘,潮热,咯血者,可配伍麦冬、百合、贝母等同用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如《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若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常配伍麦冬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
增液汤不仅用治阴伤津亏便秘,还常同用于热伤阴津诸证,因生地*、玄参、麦冬均甘寒质润,清热养阴,生津润燥,能针对温病热邪易伤津液之病机特点,为温病所常用,如《温病条辨》清燥汤、冬地三*汤、清营汤均同用三药配伍组方。
增液汤养阴生津力强,又是各种阴虚津亏证的基础方,亦常于阴血不足证,如《校注妇人良方》天王补心丹在增液汤药物组成的基础上再加茯苓、远志、酸枣仁、五味子、人参等治疗阴虚血少之神志不安。
此外,生地*能养肝清肝而明目,玄参能清热凉血、泻火解*,可用治肝经热盛之目赤肿痛,亦能养阴而明目,故《神农本草经》曰:“(玄参)补肾气,令人目明。”
二者都能养阴清热而明目,故亦常相须为用于目疾。
若眼目有黑花,茫茫如蝇翅者,可配伍*芩、赤芍、菊花、青葙子、刺蒺藜,如《银海精微》黑参汤。
若肝火太盛,肾水亏乏,耗散真阴,瞳神渐渐缩小,可配伍寒水石、菟丝子、石决明、车前子、麦冬、川芎、栀子、知母等,如《眼科临症笔记》益光散。
06生地*+木通
二药为清心利水的常用配伍。
生地*甘苦而寒,入心清热凉血,入肾养阴生津,肾阴充足则心火得降;木通味苦性寒,其性通利,上能清心降火,下能清利小肠,利尿通淋。
生地*得木通之清利,利水使热邪有出路,清降心火之力更胜;木通得生地*,则利水而不伤阴,生地*清心有利于木通清小肠之热,心与小肠相表里也,故《得配本草》谓生地*:“使通草,导小肠郁热。”
二药相配,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与导热并行,利尿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奏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
常用于治疗心经热甚,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之小便短涩刺痛,甚至尿血。
故王好古曰:“生地*入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仲阳泻丙火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皆同。”
可配伍竹叶、甘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用于血淋,常配伍小蓟、蒲*、藕节、栀子、当归、竹叶、滑石等同用,如小蓟饮子。
心热口苦,可配伍大*、*芩、*连同用,如《证治汇补》*连泻心汤。
若心经积热,目眦赤涩,可配伍*连、炒栀仁、归尾、菊花同用,如《审视瑶函》洗心汤。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至阴之品-地*说》,李卫民、邓中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8。
品牌传播
企业专访
投稿合作请添加:-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