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词意境中的服饰色彩计是指提对唐代诗词的意境进行大致的归纳分类,提取出具有意境表现的色彩设计元素,采用现代色彩表现手法方法及其相关工艺,提升服饰色彩这一方面的元素巧妙合理地运用到现代饰设计中,突出其民族性,提取服饰色彩美学元素,加强创新性设计,复原千百年前的流行色彩,创造出具有实验性的新时代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成衣作品。
诗词意境流行色彩的研究是先将唐代生活的精神文化与当时社会现象相结合,再融入现代社会审美与精神文化,起到传承唐代色彩文化和丰富现代色彩的作用。服装色彩可以说是服装最显著的特征。色彩在古代也是用来象征身份的一种特符号,会随当时社会*治、经济的发展更迭变化,也是当时社会发展、风气、染织技术的展现。
01一、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的服饰色彩
中国自古就崇尚自然,对自然有着敬畏之心,从师法自然,将自然界提供的现成样品照搬化用所以对自然的色彩之美格外偏爱,根据往年的文献,与考古服饰的复原,诗词中自然意境的服饰色彩美学是分“形”“神”两种。
“形”诗词中大多是将客观世界的具体形态的自然之物与服饰图案、色彩相关联,让人在见到一种色彩时,能自然的联想到具有具体形状的物体,往往这种色彩是自然流露出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已经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鲜明的特性,在诗中的描写也刻画的很细致。
1.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服饰的色彩描写
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对红色服饰的描写。在化学染料还没有在世界被广泛使用的唐代,唐代的染织几乎都是植物染,所以在诗中对服饰色彩描写多以植物的名称命名,如当时在唐朝盛行的“石榴裙”就是以石榴来命名的红色裙子。
如同石榴花般鲜艳夺目、娇媚可人,而且石榴多子,对女性还多一层多子多福的祝福,隋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中“红粉青娥映楚红,桃花马上石榴裙……”这其中描写的佳人粉腮修眉、挽着美丽的发髻,穿着红石榴色的裙子。
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青色服饰的色彩描写。刘长卿的两首诗都有写到草色指代的青色,“桃花照彩服,草色连青袍”“肃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还有岑参的《送送张卿郎君硖石尉》“草色羡青袍,花随*绶新。”在唐诗中青袍都意为八九品的官服,唐朝有规定八品官员穿着深青,九品官员穿着浅青色,所以这几首唐诗中的“青”是指代青绿色,杜甫《渡江》“渚花兼素锦,汀草乱青袍。”
沙洲上的花朵像是的素色锦布,河边的青草紊乱了青色的袍衫,都用草的色彩来比喻青色,一个连接,一个羡慕,一个紊乱,描写出了以假乱真的色彩对比,都是用青草的本身色彩就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青色,看到青色就会有青草的想法,这就是用具体存在的事物进行有形的比喻,这就是唐诗中自然意境“形”这一方面的表现。
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白色服饰的色彩描写。元稹的《白衣裳二首》中,里面就有写道“藕丝衫”“柳花裙”“白衣裳”这一类的词,是为藕色的轻细罗衣、白色的裙子,用自然植物来比拟的服饰色彩,是自然意境中的“形”。
而“梨花”“象牙”白色的自然之物,全白的景象,用白色营造了凄凉的景象,诗人将女子的悲伤与忧愁展现在读者面前,女子的悲伤与整幅全白的景象实物想融合,符合自然意境中的“神”这一方面。
2.唐诗中的自然意境中的服饰色彩应用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冯玲玲教授作品名称为“皛”的服装设计。以唐代诗词中自然意境中“神”这一方面,其灵感来源是来自杜甫《即事》中“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月光。”以“云”上浮现的“月光”为服装的整体色彩,整个服装都采用的白色,没有掺杂其他色彩,
纯白色的服装如银辉的月光挥洒在云上一般,展现自然中的奇妙,将虚与实、象与形相结合用来表达暮春三月三峡两岸的生命与清冷的月色,与多层次的穿叠、编织的制作手法,使得“卷帘”“飞阁”的形相结合,做到诗中的“形”“神”合一。
02二、唐代诗词中空间意境中的服饰色彩
唐代诗词中浪漫诗词中多空间意境,具有空间意境的山水诗一般情中带景,景中寓情。而空间意境多是存在于诗人的情感中,寄托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存在空间中,诗人借助对具体事物和景象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让读者对诗中描写的景象加以想象,仿佛置身其中,置身处地的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想表达的情感。
融入情感构建出一个新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景物和象的融合的产物。唐代佛教盛行,其中不少对服饰的色彩、纹样有影响,影响大多可以从诗词的空间意境中可以体现出来。
1.唐代诗词中空间意境中对服饰的色彩描写
唐代诗词中空间意境中对红色服饰的色彩描写。“艳唱初潮落,江花露未晞。春洲惊翡翠,朱服弄芬芳”刘希夷《相和歌辞》,描写了一幅江边潮汐清晨的景象,江边花朵的露水都未被蒸发,江边沙洲受惊飞起的翠鸟,春季花朵的香气落满了绚丽明艳的服饰,描绘出了具体的空间江边景象。
“翠钿红袖水中央,青河莲子杂衣香,云起风声归路长。”出自李康成的《采莲曲》盛夏时节坐在船上采莲,身着红衣贴着翠钿的女子宛如在水中央,衣服上夹杂着青荷的香气,云起风生,回家的路远,两人各自回船的分别景象,仿佛这空间中只有两人,流露出诗人不舍之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迟迟吾行的空间意境。
唐代诗词中空间意境中对白色服饰的色彩描写。白色在古代多为丧服视为不吉的色彩,而白色在绚丽多彩唐代的应用大部分是因受佛教文化的传播,白色在佛教中多代表了“善”这一方面,在唐诗中就多用圣洁的月光来展现,白居易就有一首诗专门描写缭绫丝织品的生产过程,表现当时纺织女工的艰辛。
其中有一句“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来表现唐代缭绫的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制作之难费工费时,已经不是其他丝织品能相比的了,缭绫如同“明月”“瀑布”一幅气势磅礴的缭绫瀑布景象展现出来,明月为象,瀑布为景物,共同构筑了一个气势磅礴缭绫制成的空间意境。
唐代诗词中空间意境中对绿色系服饰的色彩描写。唐代韦应物的《送洛阳韩丞东游》中“仙鸟何飘飘,绿衣翠为襟。”展现了充满了仙气的景象,“仙鸟”“飘飘”展现了轻松自在的的景象,让人联想起鸟儿自由自在飞翔的景象,描绘出了诗中的空间意境,绿色的衣服,翡翠为衣襟。
2.唐诗中的空间意境中的服饰色彩应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袁大鹏教授作品《衣脉相承》为例,用色彩展现的是王维《鹿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以及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这两首诗所表现的诗中描绘出的空间意境。
色彩上采用了质朴渐变的染色系层叠,山水布局脉络清晰,青山绿水婉转盘绕,体现严谨的构图,局部纵横交错,服装大面积的白色是采用的留白艺术,白色为底色与宽衣文化相得益彰,从多层次的颜色各个角度展现山水之间,如置身于诗中意境青山绿水、烟雾缭绕、连绵不绝。
03三、唐代诗词中自由潇洒意境中服饰色彩
唐代诗词中自由潇洒意境中没有传统条条框框的规矩,打破传统,开放、随性潇洒、愿意改革创新接纳新的事物。将诗词自由潇洒意境运用到服饰色彩中大多展现的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创意配色,设计作品多具有个性化,不按常规多创新之作。
1.唐代诗词中自由潇洒意境中的红色服饰色彩描写
唐朝对红色的喜爱并不只是在服装上,李白的《对酒》“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这里描写出了,年轻貌美的女子,女扮男装,穿着红锦靴的形象,自由洒脱,无过多的规矩框束。
2.唐代诗词中自由潇洒意境对白色服饰的描写
唐代的服饰丰富多彩,唐代的服饰在融合了当时西域民族的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丰富多彩的朝代。还有韩愈的《赛神》“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里也有对白色服饰的描写,充满了乡野田间,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潇洒意境。
3.唐代诗词中自由潇洒意境对绿色的服饰描写
唐代绿色系服饰也十分受到欢迎,不同于红色等艳丽的色彩,年轻的人穿着得多,穿着绿色的阶层十分广泛,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中描绘了春汛时期的景物。
反映了太湖流域水乡的可爱,整首诗自由欢快、描写景象优美,老翁也置身于其中,安然自在,颇有洒脱的味道,不同于其他诗歌中多描写的女子,这里是对一位岸边的老翁的描写,身穿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沉醉于美丽的风景中,从年轻到年老,从美丽的罗裙到具有功能性的蓑衣都有对绿色的应用。
04小结: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诗歌最为繁荣、交杂的朝代之一。色彩多采用自然景物本质的色彩,相对于其他的意境中的色彩而言,更容易分辨,联系性更强,简单易懂。空间意境中多对景物刻画细致入微的同时带有描绘之人或诗人情感,在色彩表达上清晰易懂,特征明显。
自由潇洒的意境多看诗人本身,诗人的性格及当时身处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性格有关,在色彩运用上多浅色,艳丽色彩较少被运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