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中药的升降浮沉可以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1#

《素问.六微旨大论》记载:“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如果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止或者障碍,就会导致生命活动的终结或者疾病的产生。而药物对于机体的作用也有升降出入的特点,这种情况说的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趋向性。

《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说的就是根据疾病的病势以及病变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在选择用药上也体现出这些药物作用的趋向性以及对病位的趋向性,也就是药物的升降浮沉。

药物的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轻重有关,古人有:“轻清升浮为阳,重着沉降为阴”,“凡药轻虚者,浮而升;重实者,沉而降”的说法。一般而言,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比如桑叶、菊花、薄荷、桂枝等;而种子、果实、贝壳、矿物质以及质地沉重者大多是沉降药,如代赭石、牡蛎、石膏、苏子等。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旋覆花,虽然质地轻扬,但是却能够降气化痰止呕,药性沉降而不升浮。蔓荆子虽然也是果实类药物,但是其尚走行于头面部,可以清利头目,治疗风热所致的头痛、目赤。所以,对于药物的升降浮沉的特点,既要掌握共性,还要掌握不同的个性,不可一概而论。

药物的升降浮沉还与药物的炮制方法有关,有些药物酒制则升,比如大黄,属于沉降药,酒制之后可以清上焦火热。有些药物可以盐炒而具有下行之性,比如知母盐炒之后更易入肾经,而长于清退肾中之虚热。李时珍说:“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颠顶”,说的就是炮制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道理。升降浮沉也体现在一些方剂的配伍当中,比如血府逐瘀汤,在大剂的活血祛瘀药当中配伍桔梗,有引药上行,直达胸中病所的作用,使处方能够祛胸中之瘀血。

对于中气下陷导致的病症,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在补益中气的药物当中配伍升麻、柴胡这些具有升提作用的药物,有加强升举阳气的作用,比如补中益气汤,疗效比单纯应用补益中气的药物更理想。

一般病势向上的,宜降不宜升,比如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用代赭石、石决明等重镇药物平肝潜阳。病势向下的,宜升不宜降,比如久泻脱肛,可以用升麻、柴胡、黄芪等药物升阳举陷。病位在表在上的,宜升浮不宜沉降,比如外感病,用薄荷、桑叶、桂枝等药物发散。病位在里在下的,宜沉降不宜升浮,比如热结便秘用大黄、芒硝泻热通便。但是,病机的升降出入是比较复杂的,有些疾病气机紊乱,也会用升降浮沉并用的方法。比如咳喘病,应用麻黄宣肺,配伍杏仁降肺气,一升一降更有助于疗效的发挥。在一些调理脾胃的处方当中,升发脾胃清阳之气的药物也常配伍降胃气的药物,这与病变脏腑的功能特点也相互对应。

药物的升降浮沉还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关系,升浮的药物,一般用量比较轻,沉降的药物一般用量偏重。有时候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处方当中,为了发挥不同的疗效,也会用剂量的增减来加强升降浮沉的趋向性。比如柴胡,如果是为了升阳举陷,一般用量比较轻,而解肌退热用量比较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