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一治典启古法 [复制链接]

1#

二零二零年十月第十一期

很多朋友“号内搜”搜出一堆文章,可能都对不上自己的需求。所以今天对眩晕证做个中医证型的汇总,希望给大家做个参考。

先来说下眩晕的病机。

眩晕,是指以眼花,眼前发黑,视物旋转,站立不稳,或可伴有恶心,呕吐,出虚汗甚至晕倒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

眩晕只是一种症状表现。其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发生。如西医的: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梗死,低血压等疾病中均有可能出现。

作为现在的中医,在治疗眩晕前,需要明确其西医具体的疾病,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其中如脑梗塞,高血压病等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比单纯的中药治疗效果更佳。

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冒眩”。《素问》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思是,只要见到眩晕,都可从肝论治。《灵枢》则说:“上虚则眩”。认为眩晕属于虚证。

到了汉代张仲景先生,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看法: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金匮要略》:“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到了金元时期,中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对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的看法形成了几大主要观点:有的主张从风火立论,走的是从肝论治的路子。有的认为“无痰不作眩”,举双手站张仲景。有的认为“无虚不作眩”,坚持眩晕是虚证。

到了《医学正传-眩运》:“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宜清痰降火为先,而兼补气之药;人黑瘦而作眩者,治宜滋阴降火为要,而带抑肝之剂。”

直接把人分为白肥和黑瘦来论治了。

经过历代医家的各种研究,目前临床上的治疗,主要分虚实两种。确认病位在头窍,涉及的脏腑为肝、脾、肾。几个证型也是围绕这些脏腑和虚实来确定的。现列举如下,供各位参考(参考书目为《中医内科学》)。

作为现在的中医,在治疗眩晕前,需要明确其西医具体的疾病,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其中如脑梗塞,高血压病等均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比单纯的中药治疗效果为佳。

中医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做眩,无痰不作眩,无瘀不做眩。”

所以,导致眩晕的原因,主要有

1、肝阳上亢

2、气血不足

3、痰湿阻滞

4、瘀血阻窍

1.肝阳上亢

辨证要点为:

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头晕头胀,耳鸣,目胀,或伴目糊干涩,口干口苦,腰酸,颧红,或步履欠稳,肢麻颤动,舌红苔薄少津,脉弦或弦细或弦数。

治以益阴潜阳,平肝熄风为法。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具体药物如下:

生龙骨30g(先煎),生石决明30g(先煎),天麻9g,钩藤12g(后下),生地12g,熟地12g,生白芍9g,当归9g,桑寄生15g,炒栀子9g,炒*芩9g,怀牛膝12g,夜交藤30g,茯神12g,桑叶15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疗程:对证者,服一周可见效。需坚持服用数月。

2.气血亏虚证

辨证要点为:

患者多贫血,头晕目眩,动辄尤甚,劳累则发,年色少华或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唇甲色淡,心悸气短,夜眠易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以:补气养血,调养心脾。

方用归脾汤加味治疗。具体药物如下:

*参12g,炒白术9g,炙*芪15g,当归9g,炒白芍9g,茯神12g,炒酸枣仁15g,炙远志6g,熟地12g,砂仁6g(后下),炒麦芽12g,鸡血藤30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疗程:对证者,服一周可见效。需坚持服用数月。

3.痰湿阻滞

辨证要点为:眩晕,头重昏蒙,恶心胸闷,纳差呕吐,舌淡苔白厚腻,脉滑或濡。

治以健脾祛湿,化痰熄风为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

制半夏9g,陈皮6g,茯苓12g,泽泻15g,炒白术12g,天麻9g,钩藤12g(后下),白蔻仁6g(后下),姜竹茹12g,炒枳实9g,藿香6g,佩兰6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疗程:对证者,服一周可见效。继续加减服用至痰湿祛,症状消失为止。

4.瘀血阻窍

辨证要点为:患者多有脑梗塞病史,眩晕,头痛耳鸣,唇面紫暗,肌肤甲错,腰膝酸软,舌暗有瘀斑,苔薄白。

治以活血化瘀通窍为法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熟地12g,生地12g,赤芍9g,桃仁9g,红花6g,当归9g,炒枳壳6g,川芎9g,怀牛膝12g,天麻9g,钩藤12g,地龙9g,丹参15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服。

疗程:对证者,服一周可见效。需坚持服用数月。

个人实践,所有的眩晕都万变不离其宗。有时候有证型交叉,只要确定一个主要证型后,在方子上略作加减即可。如果不会做加减,就求助于医生,谨慎用药。

我知道这篇文章又长又枯燥,阅读量也不会高。我只是希望你们都知道我写过一篇关于眩晕的文章,有需要的时候能搜到就好。

我静静地把它放在这里,让你们安心。

往期回顾

END

1.典启古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