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治疗痛经经行头痛,覆杯而愈案附分 [复制链接]

1#
痛经案周某,女,15岁。年1月28日初诊:痛经。患者由人背负而入,面色苍白,精神极差,身体因痛蜷成一团,痛剧有呕吐,胃中略胀。舌淡红略胖,有红点,苔薄白,脉极沉伏无力。患者曾在我处治过痛经,经两次治疗,一年未痛,今为复发。处方:白芍60g,甘草12g,当归10g,乌药10g,元胡30g,川楝10g,艾叶12g,砂仁3g,半夏9g,吴茱萸3g,*参10g,1剂。1月29日复诊:疼痛全止,胃脘如常,脉缓有力,舌如前,苔略厚。未予用药。●医者按:中药治痛经效果很好,痛经当分寒热虚实,据笔者体会,寒者居多,多用艾附暖宫丸、温经汤、金铃子散、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失笑散等,治之有效,注意辨兼夹,气滞、血瘀、湿阻、痰凝随证选用。●小编按:这个病案,哪怕是个例,也让小编大吃一惊,第一,患者如此严重的症状,却能一剂药就痊愈;第二,患者之前痛经,在这位大夫手中经两次治疗,竟然能维持1年时间。小编自诩妇女之友,与这位医生一比,简直就是不会治病啊,惭愧惭愧。闭经案

邓某,女,44岁。年4月26日初诊:月经4月未至,白带略多;舌色正,有朱砂点,苔腻略*,脉沉缓少力。辨为气滞血瘀湿阻。处方:当归20g,川芎6g,*参10g,白术10g,茯苓20g,泽泻10g,柴胡12g,香附10g,续断20g,枳实6g,王不留行10g,茜草20g,川牛膝10g,桂枝6g,赤芍10g,3剂。5月6日复诊:述服上方月经即来,但量不多,原方再进。

●医者体会:本例月经过期不至,辨证为气滞血瘀湿郁,从舌脉不难判断,故以当归芍药散为主,其中泽泻既利湿,又引经,所谓水血同源,血不利则为水,相应地,水不利则为瘀。桂枝、川牛膝、王不留行、茜草,温通血脉,引血下行,同时要注意理气,气行血行,气行水化,理气参考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经行头痛案

但某,女,23岁。素有痛经。年8月,因天气炎热,长时间待在空调屋而受寒,又适经期,症见颠顶疼痛剧烈,有强烈跳动感,两侧太阳穴也剧痛,小腹疼痛难忍,舌略红,苔薄白微*,脉弦数。处方:钩藤15g,菊花15g,薄荷10g,豆豉12g,栀子10g,枳壳10g,白芍20g,甘草10g,蔓荆子12g,防风12g。未尽剂而病愈。

●医者按:本案病机,内热外寒,肝失疏泄,脉弦主寒、主痛,弦而数是气郁化热。栀豉汤清透郁热,芍药甘草汤柔肝止痛,蔓荆子、薄荷、防风、枳壳疏风理气,钩藤、菊花平肝泄热。

妊娠呕吐案

熊某,女,26岁。怀孕2月,呕吐剧烈,腰痛、腹痛。

先予理气和胃,药如半夏、陈皮、*芩、竹茹、枇杷叶等,呕吐如故。

不得已,用潜镇法,加石决明、钩藤等,服一剂,服时吐止,停后仍旧,但不敢再用此法,一则出现腰痛、腹痛,潜镇太过,恐重坠伤胎;二则强镇逆气,见症治症,不除病因,治标不治本,不能收长久之效,治非上策。

思虑后,认为妊娠期间,阴血下注养胎,阳气亢越,冲气动胃,病在下焦,不在中焦,故理脾和胃不效。治从养血益阴,一则固胎,二则扶阴涵阳,敛摄冲气。处方:熟地、生地、女贞子、枸杞、山茱萸、枣仁、山药、杜仲、续断、桑寄生、*芩、菟丝子、砂仁、竹茹(剂量缺),1剂。服后腰痛、腹痛减轻大半,呕吐止,唯胸闷、纳减,可能与地*等性滋腻膈有关。嘱再服1剂巩固,予理气和胃药善后。

●医者按:医者务须辨证论治,不要流于表面的对症治疗。辨证论治与对症治疗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抓病机,分析机理,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后者则见症治症,经验性用药居多。本案前面的治法就完全是见呕治呕,没做到“先其所因”,即使金石重坠,也不能止逆。后从冲气动胃的根本治,未用半夏等降逆,而呕吐自止。

以上病案均摘自……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医门初窥2——临证心得与失验反思》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本书上承《医门初窥1》,以医案形式把《医门初窥1》所讨论到的理念落在临证实处,体现理论实践相结合。医案分验案与失验案,是作者临证情况的真实反映,从正反两方面示人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医案的选取上,力求每则医案一个话题,每则医案一分收获,故多选具有启发性、话题性的案例,详细写出作者的辨治思路及思考过程。如感冒类中,阳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就分别探讨了灵活看待因时制宜的原则,及体质与病证的离合关系;哮喘案就探讨了“方证辨证与脏腑辨证”;暴盲案谈到“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结合”;胃胀提出“胃病治表”“胃气上逆,治在升补”的非常规用法。失验案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诊治失手的案例与反思。对于医案的学习来说,失验案的教训或许更能予人警示,从反面的失败中提高正面的成功率。医话部分则紧扣临证实际,结合作者临证的真实情况,包括作者亲历体会,从方剂学的角度探讨了补中益气汤、桂枝茯苓丸、止嗽散、葛根芩连汤等方的运用心得,从病证的角度探讨了哮喘、牙痛、湿温等病证的辨治思路。“用药如用料”“先避其害”等文则写出了作者自己的用药心得。此外,对六淫学说、半表半里等知识点,作者提出较独到的见解,以供商讨。作者简介曹毅,男,年12月生,重庆合川人,中医硕士,副主任中医师,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供职于医院中医科。参编《脉诀汇辨校释》(编委,年),《谈允贤〈女医杂言〉评按译释》(副主编,年),外此,乏善可陈。从学20年,惭愧的是引领我步入中医殿堂的并不是“发恻隐之心,救含灵之苦”的宏愿,那时还不懂,而是一份好奇。这份好奇很快变成惊奇,惊讶于中医世界的点点滴滴,时常让我想起梁遇春形容徐志摩惊奇的眼神:“好像正在猜人生的谜,又好像正在一叶一叶揭开宇宙的神秘。”透过中医学这扇窗,能不能窥见人生的谜和宇宙的神秘,这答案恐怕将用一生揭晓。庆幸的是,这份惊奇至今还在,但愿还会一直保留。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本文摘自《医门初窥2——临证心得与失验反思》。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合格的患者?

●为什么抗生素治不好口腔溃疡?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