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风痰辨治眩晕综合征 [复制链接]

1#

小编导读

中医人都知道一句话:“风为百病之长”“怪病皆因于痰”。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发作时患者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视物昏花、眼前发黑,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对于眩晕综合征的治疗,西医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陕西名中医沈舒文教授从风痰治疗眩晕综合征的三则验案,其从风痰辨治,每获效验。希望能对同行们的临床有所帮助。

眩晕综合征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者平衡感觉障碍的疾病,表现为感觉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同时出现视物眼花或眼前发黑等现象。眩晕综合征分为前庭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和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三类。眩晕综合征多发于青年人和老年人,临床多见,门诊占相当大的比例,占内科门诊人数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人数的15%,占老年科门诊人数的80%以上。

沈舒文教授治眩晕综合征常从风痰论治,认为本病多为脏腑失调,风痰内动所致,以标本辨虚实,脏腑失调为本,风痰内动为标。在本虚之中,以肝肾阴亏,厥阴风阳上旋;脾气亏虚,清阳不升为主,而在标实之中,遵崇朱丹溪“风为木性,克土聚痰”说,认为痰生于脾,风动于肝,风痰是恒存于疾病始终的核心病机,且病久不愈,常风痰夹瘀,形成风痰瘀标实证。而在肝肾阴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海论》)与脾虚清阳不升“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灵枢·口问》)本虚证中,二者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存在,构成本病的本虚特征。此外,在中青年发病中,因情志不畅,劳倦过度而致肝阳变动化风,风卷痰上犯发生本病的也不少。所以沈舒文治疗本病恒守风阳痰瘀标实的化痰熄风通络,变化于肝肾阴亏与清阳不升本亏的滋潜升清调补。现举2例说明之。

验案1

清阳不升,风痰上扰案

刘某,女,48岁,延安市*陵县公务员。年8月1日初诊。患者主诉发作性眩晕1年,加重3周。患者1年来常出现发作性头晕,3周前突发严重头晕,感觉天旋地转,站立时明显,平卧不能缓解,眼前发黑,嗜睡,恶心欲呕,有低血压病史。遂医院住院诊治,颈动脉多普勒报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左右颈动脉变窄,有钙化点。CT、颈血管超声报告:双侧颈动脉硬化,供血不足。血管造影报告:左侧大脑后动脉、前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中动脉支通畅,远端30%狭窄,分支减少,右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分支减少。测血压:90/50mmHg。诊断为:眩晕综合征(前庭中枢性)。经高压氧等治疗两周,眩晕未减轻而出院,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

辨证:脾虚清阳不升,风痰上扰带瘀。

治法:补脾益气升阳,化痰息风通络。

方药:*芪30克,生晒参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丹参15克,水蛭5克,泽泻15克,白蒺藜15克。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2天。

二诊:服上药后眩晕消失,但停药后出现发作性眩晕1次,休息后缓解,近期失眠多梦,时有胸闷,舌红,苔*腻,脉弦滑。守法治疗,调整方药:上方加菖蒲10克,远志6克,合欢皮20克。10剂,水煎早晚服。

三诊:服上药后两月未发生眩晕,失眠好转,近期劳累后又出现眩晕,平卧时眩晕不减,严重时头痛,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嗜睡。

证转肾精亏损,清阳不升,风痰上扰,脑络瘀阻。治以滋肾阴、升清阳,化风痰,通脑络。

方药:龟板(先煎)15克,山萸肉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白芍15克,*芪30克,葛根20克,丹参15克,半夏10克,天麻15克,白蒺藜15克,水蛭6克,蜈蚣2条。制成胶囊。嘱服3月。年5月10日前来调治烘热多汗,自诉眩晕未出现。

验案2

风痰上扰,兼阴虚阳亢案

刘某,女,32岁,西安市高新区某企业会计,年8月26日就诊,主诉:头晕目眩,伴视物模糊10天。患者10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医院住院就诊。查:脑部CT正常,眼震检查:前庭平衡功能异常,双侧前庭功能低下,结合病史可疑药物性前庭损伤,颈部B超:右侧椎动脉偏细,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双侧颈动脉及左侧椎动脉声像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大致正常TCD。治疗5天后,呕吐好转,但仍头晕目眩,出院诊断:眩晕综合征(前庭性)。现症:头晕目眩,站立时天旋地转,如坐舟中,偶尔头痛,视物模糊,手足心发热,夜间盗汗,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辨证:风痰上扰,兼阴虚阳亢。

治法:化痰熄风,兼滋阴潜阳。

方药: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5克,制南星10克,僵蚕10克,白蒺藜15克,龟板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女贞子15克,酸枣仁15克,煅牡蛎(先煎)30克。12剂,水煎早晚服,服6剂,停药2天。

二诊:服上药后头晕目眩明显减轻,夜间盗汗消失,头痛消失,失眠、易醒、多梦好转,但站起猛眼前发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方药:龟板(先煎)20克,山萸肉10克,天麻10克,白蒺藜15克,女贞子12克,菊花10克,泽泻15克,决明子15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12剂,水煎早晚服,日1剂。

三诊:头晕眩未出现,但头痛出现1次,大便干结,多梦,舌淡苔薄*,脉沉细数。9月12日方去女贞子、菊花、泽泻、决明子,加枳实30克,蔓荆子15克,蜈蚣2条。16剂,水煎早晚服,日1剂,巩固疗效。

按以上二例眩晕综合征尽管病类不同,但证候辨识皆从风痰而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就眩晕从风痰论治,先有《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后有朱丹溪“无痰不作眩”著名论断,风动于肝,痰生于脾,故而沈舒文治本病注重风痰,且治风痰又常兼通络,此谓“风阳卷痰多带瘀”,如验案1用丹参、水蛭化瘀通络。对风痰变异证的治疗,验案1有眩晕站立加重、嗜睡、欲呕、血压低,他辨为是脾虚而清阳不升,化风痰兼补气升清阳,如方用药*芪、生晒参与葛根相配,二诊时肾精亏虚显露,配以龟板、山萸肉、石决明与*芪、葛根构成滋阴潜肝阳与补脾升清阳升潜合用的组方格局。验案2风痰上扰而兼阴虚阳亢,治风痰兼配龟板、山萸肉、女贞子、生龙牡滋肾潜肝阳。

(医院沈舒文名医工作室杨志宏张金)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廖氏化风丹

廖氏化风丹由21味中药组成,其君药为药母,由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川乌等用牛胆汁经特殊工艺炮制发酵而成,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配伍荆芥、紫苏,祛风解表、理气散寒、行气宽中之功效;配伍全蝎、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搜风剔络;配伍麝香、檀香、冰片以芳香避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行气止痛;苍术燥湿健脾;巴豆霜峻下冷积、祛除痰涎,使所化之痰有出处。

廖氏化风丹组方配伍,具备强大的息风止痉、豁痰开窍、活血通络、避秽化浊功效,用于治疗、辨证属风痰型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癫痫、头痛、眩晕、震颤等证,疗效显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