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
/
诊
/
曾某某,男,38岁,年8月15日初诊。
01
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5年余,加重1年余。
02
现病史
5年余前体检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达/mmHg,无明显不适,未重视未诊疗,未规律服用降压药。近1年来血压较前升高,最高达/mmHg,时感头晕,今为求中药治疗,特来求诊。患者自幼体弱,易疲乏。辰下:血压高,腰痠,时有口干、头晕,舌淡苔白,脉弦。
03
处方:六味地*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生地*12g山药9g山茱萸9g*芪20g泽泻12g牡丹皮9g茯苓15g天麻12g钩藤12g(后入)石决明30g(先煎)牡蛎30g(先煎)代赭石20g(先煎)山楂20g丹参12g
14剂,水煎服,日一剂,分早晚饭后30分钟温服。
·二诊·/
(年8月29日):腰痠、口干较前缓解,血压维持于/mmHg左右,时有头晕、失眠、目赤,守上方加珍珠母20g、车前子12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
(年9月5日):
药后证缓,血压维持于/mmHg左右,时有口苦、急躁、眠差,守前方加猪苓15g、夏枯草12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后患者守方随症加减2月,血压降至/95mmHg。又嘱其坚持再服2月余,诸症皆瘥,血压渐趋正常,波动于~/80~95mmHg之间。随访半年血压稳定,未再明显升高。
按语
患者素体禀赋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见血压升高、头晕;阴亏血涩,血行迟缓,留而为瘀,瘀血阻滞,脉道不利,亦加重血压上升;肾阴不足,腰府失养,故见腰痠;阴液亏虚,不能上承于口,则见口干;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此主责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吾师治以滋肾活血、平肝潜阳之法,方用六味地*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中地*生用,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双补脾肾,既能补肾固精,合*芪补气健脾,资后天而充肾精;此四药,补其不足以治本。泽泻利水渗湿;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此三药泻其偏胜以治标。伍天麻既息肝风,又平肝阳,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配钩藤清热平肝,天麻、钩藤为吾师治头晕常用药对,现代药理研究中示其具有抗脑缺血、改善循环、扩张血管等作用;石决明、牡蛎、代赭石此三药重镇,平肝潜阳;山楂消食健胃,兼能活血,配丹参活血祛瘀,通利血脉。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平肝潜阳之效。
二诊时,患者腰痠、口干较前缓解,示药已中的,效不更方,时有头晕、失眠、目赤,守上方加珍珠母增强平肝潜阳、安神助眠之力,予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肝明目。三诊时,血压维持于/mmHg左右,水湿之邪内阻,阻塞人体气机,亦可致血压升高,故予猪苓利水渗湿之品,配合诸清利之品,为利水降压之意;时有口苦、急躁、眠差,故予夏枯草清肝泻火。三诊后,坚持调服4月余,血压波动于~/80~95mmHg之间。随访半年血压稳定,未再明显升高,疗效满意。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喜奎国医学堂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