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李元元
熬中药有学问。煎药方法不同,中药溶出的成分就不同,服用后发挥的药效也不同。其中,不仅器具、火候有特别讲究,时间也要考虑到。
煎煮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中药的性能。一般来说,走上焦(包括心、肺)的药,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药,不宜久煮,文火煮10~15分钟即可起锅。走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的药,尤其是养肾、滋补类药,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钟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钟即可。总体来讲,时间越长,药性越往下沉,越往下走,熬药的时候可根据病位掌握熬药时间。
此外,煎煮时间也要看中药的性质。需要先煎的药主要有金石矿物、骨骼、甲介类,然后再与群药同煎,以保证其有效成分充分熬出。如龟板、鳖甲需先煎40分钟,磁石、代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钟,石膏需先煎15分钟。
为降低*性药物的*性,宜用长时间文火煎煮。如麻*需先煎15分钟左右,去掉上层泡沫;附子也要先煎,用量少可先煎30~40分钟,大量用(多于15克)就必须先煎2小时,熬到没有麻味为止,以保证药性下沉。
芳香辛散类药需要后下,久煮易失效。如钩藤在头煎最后7分钟下,藿香、佩兰、绿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朴花、紫苏、砂仁、肉桂、天竺*等在头煎最后5分钟下,薄荷在头煎最后3分钟下,鱼腥草在头煎最后2分钟下。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