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与瘀血,瘀血与中风,这其间有相关性吗?本文讨论此话题。并建议为了预防中风尽量少饮酒。
酒是日常的饮品。超市里销售各种酒,成年人都可以自由购买。一般人都认为,适当喝点酒,对健康没有损害。但是,生活中我们也常会见到,长期饮酒的人容易中风。那么,我们到底可不可以喝酒呢?喝酒与中风的发病有必然的关系吗?
一、酒
中医认为,酒乃五谷酝酿而成,适量饮酒可起到活血通脉,温通逐寒,健脾和胃,温通补益等作用。我的理解是,酒是粮食的精华,其性温热,剽悍滑利,有通阳温阳之功。偶尔喝点,只要不过度,还是可以的。况且,酒也是一味中药,药食两用。
然而,长期大量的饮酒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大量的饮酒与血瘀证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二、过量饮酒导致瘀血的病机分析
何谓瘀血?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为瘀血。
为什么少量饮酒能活血化瘀,而大量饮酒则会导致瘀血呢?我的理解是:物极则变,适度为好。少量饮酒,能调动正气,使正气通畅,则瘀血自散;而过量饮酒会耗损正气,反会导致正虚,正虚则无力化瘀,而瘀血自生。
一则,血滞而成瘀
酒为熟谷之液,多饮可伤及脾胃,脾运不健,以致痰湿内生,又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不和,致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滞而成瘀。饮酒失度可助湿化热,损耗阴精,又可致血脉凝涩,形成血瘀证。
素有阳热痰浊之人饮酒,可助热生痰,煎熬津液,炼液成瘀;肝气逆、肝阳上亢之人饮酒,因其气清扬上行,饮之可挟气上逆益甚,致脑络停瘀。
已经有相关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不当饮酒会导致血瘀。由此说,饮酒不当与血瘀证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观察了饮酒对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增加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大量实验研究也发现,长期大量饮酒可造成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改变,从而造成血液瘀滞。
二则,瘀血生风
瘀血内滞,血液运行不畅,阻塞经络,会引发风气内动;体内没有及时消散的离经之血亦可引发风气内动。
关于“瘀血生风”,一般定义为:凡以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凝聚,或体内离经之血为主因,引发以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为主症,并兼见瘀血症状者,均可称之为“瘀血生风”。
前贤对此早有研究。比如,《内经》明言:“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这是对血随气逆,瘀积于上所致风气内动的详细记载。再如,陈自明在总结前人用活血法治疗内风证的基础上,提出“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刘河间认为,中风多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提出:“人肥则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故多卒中也。”朱丹溪也认为内风证多因“死血”、“瘀血”所致,并指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痰有热。”楼英认为,“中风皆因脉道不利,气血闭塞也”;方贤提出“气塞不通,血塞不流”是中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则更明确地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气虚血瘀而成”等等。
临床所见,瘀血生风的病机可见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内的各类中风病中。比如,当代大医姜春华认为,从微观辨证角度来看,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有微观“血瘀证”。
我临床治疗中风,在考虑风、火、痰、虚等致病因素的同时,亦重视血瘀的证候。脑梗塞属于血瘀,这本无可厚非。即使对于出血性中风,我认为凡是离经之血即为瘀血,而且,出血量越大,其血瘀的程度也就越重,越需要考虑活血化瘀。
前贤常言:“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这些都是对于瘀血致病的描述。可以说,瘀血生风最常见于各种慢性病的过程中。而且,瘀血引起的内风证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老年多瘀”。
三、熄风药多能化瘀
中风,顾名思义,当以熄风为正治。熄风,当然要用到能熄风的中药。有人查阅了临床常用的熄风类药物,结果发现其中大多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比如,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中,分类为熄风药的共有13味,除珍珠母、紫贝齿、钩藤3味外,其余10味均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以下列举这十味熄风药的作用:羚羊角“去瘀血、生新血”;天麻“通血脉,开窍”;石决明“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牡蛎“除老血”、“消疝瘕积块”;刺蒺藜“主恶血、破结积聚”;玳瑁“破结”;蜈蚣“去恶血”;全蝎“解*散结,通络止痛”;地龙“解*,通络”;僵蚕“温行血脉”。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熄风药之所以有熄风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来实现的。
我临床防治中风,最重视续命汤类方,特别是小续命汤、《古今录验》续命汤和侯氏黑散。我认为这类药方是预防和治疗中风的最佳选择。这些方中即有当归与川芎,这是一组活血化瘀药对。应该说,前贤在制方时即已经考虑到了血瘀生风的病机。
由此说,酒非不可饮,于觥筹交错之时,切记一定要适度。过量饮酒,容易导致瘀血内生,而瘀血内停亦会导致中风。可以说,瘀血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不可忽视。(董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