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01
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
答:
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药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的病证;平息内风剂,适用于内风所致的病证。
分为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两类。
问题
02
治风剂的配伍规律。
答:
外风,其证有风寒、风湿、风热的区别,常配伍祛寒、祛湿、清热之品;内风之实证,多以平肝息风药为主方,因热盛伤津灼液,或炼液为痰,常配清热、养阴、化痰之品;内风之虚证,多指阴虚血亏而生风,多以滋阴养血药为主,或配平肝潜阳药。
问题
03
治风剂的注意事项。
答:
a.辨清风病的内、外属性,以确立疏散或平息之法;
b.鉴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针对性配伍;
c.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对此应该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兼而治之。
方剂
01
大秦艽汤-《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
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大秦艽汤主之。
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川羌活防风*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熟地*白茯苓独活。
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
*君:秦艽—祛风通络;
*臣: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散邪;
*佐使: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以补血养筋[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化气生血;
生地、*芩、石膏—清热;
甘草—调和诸药。
*若无内热→-*芩、石膏等清热之品→疏风养血通络[专药]。
*如遇天阴→+生姜煎七八片。
*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一钱同煎。
*本方组成以辛温发散之品较多,若口眼喎斜属内风所致者,不宜使用。
*疏养结合,邪正兼顾“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
风+热+血虚。
羌活,独活同用;生地,熟地同用。
方剂
02
川芎茶调散-《局方》
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治丈夫,妇人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鼻塞声重;伤风壮热,肢体疼烦,肌肉蠕动,膈热痰盛;妇人血风攻疰,太阳穴疼,但是感风气,悉皆治之。
薄荷叶川芎细辛防风白芷羌活炙甘草荆芥。
饭后清茶冲服。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头痛,恶风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君:川芎—祛风活血而止头痛,长于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并为诸经头痛要药;
*臣:薄荷、荆芥—疏风止痛,清利头目;
*佐使:羌活—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长于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
防风—辛散上部风邪,协助君、臣→增强疏风止痛之效;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若属外感风寒头痛→-薄荷用量,+苏叶、生姜→加强祛风散寒;
*外感风热头痛→+菊花、僵蚕、蔓荆子→疏散风热;
*外感风湿头痛→+苍术、藁本→散风祛湿;
*头风头痛→重用川芎,+桃仁、红花、全蝎、地龙→活血祛瘀、搜风通络。
*本方用药以辛温之品为多,使用时用量宜轻,不宜久煎。
*对于气虚、血虚,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引起的头痛,均不宜使用。
*集祛风止痛于一方。
*升散中寓有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外风+头痛。
清茶调下→取其苦凉之性,既可上清头目,又能制约风药的过于温燥与升散。
方剂
03
消风散-《外科正宗》
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
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治风湿浸淫血脉,致生疥疮,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风疹、湿疹。
*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脉浮数。
*祛风之中,配伍祛湿、清热、养血之品。
*祛邪之中,兼顾扶正→风邪得散、湿热得清、血脉调和。
风+湿+热+养血。
*治风药一定要配伍养血之品→“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荆芥[后]: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升清燥湿。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方剂
04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牵正散治口眼斜,白附僵蚕合全蝎;
等分为末热酒下,祛风化痰痉能解。
*治口眼?斜。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斜。
*药虽三味,合而用之,力专而效著→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
风+痰+痉。
*白附子:祛风痰;定惊搐;止痛;解*散结。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疏散风热]。
*全蝎: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散结。
方剂
05
小活络丹-《局方》
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
中风手足皆麻木,风痰瘀血闭在经。
*治丈夫元脏虚气,妇人脾血久冷,诸般风邪湿*之气,留滞经络,流注脚手,筋脉挛拳,或发赤肿,行步艰辛,腰腿沉重,脚心吊痛,及上冲腹胁膨胀,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冲心闷乱,及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川乌草乌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风寒湿痹。
*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腿臂间作痛。
*祛风散寒,除湿化痰之中,纳活血祛瘀之法,但以辛热散寒为主。
风+湿+痰+血瘀[即风湿痰瘀]。
川乌,草乌同用;乳香,没药同用。
*川乌[先][DD]: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草乌[先][DD]: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金*膏]。
方剂
06
玉真散-《外科正宗》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体张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
→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破伤风。
*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集祛风、化痰、止痉三法于一方;
*寓止痉于疏散之中;
*标本兼治。
方剂
07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
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羚羊角霜桑叶京川贝鲜生地双钩藤滁菊花茯神木生白芍生甘草淡竹茹。
水煎服。
→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肝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
*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君:羚角、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
*臣:桑叶、菊花—平肝熄风;
*佐:贝母、竹茹、茯神木[平肝宁心安神]—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白芍、生地—酸甘化阴,滋养阴液,柔肝舒筋,缓解挛急。
*使:甘草—和中调药。
*若邪热内闭,神昏谵语者→配合紫雪或安宫牛*丸→清热开窍;
*抽搐甚者→配合止痉散→加强息风止痉;
*便秘者→+大*、芒硝→通腑泄热。
*热病后期,阴血亏虚而动风者,不宜使用。
*以凉肝息风药为主,配伍滋阴化痰、安神之品→凉肝息风的代表方剂。
肝热+阴虚+痰[本方重点在于羚角钩藤,皆为清热作用]。
茯神用意→平肝息风,宁心安神。
方剂
08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
代赭天冬玄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治内[类]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水煎服。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类中风。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君:怀牛膝—重用引血下行以治标,并补益肝肾以治本;
*臣:代赭石、龙骨、牡蛎—降逆潜阳,镇熄肝风;
*佐使:龟板、玄参、天冬、白芍—滋养阴液,以制阳亢;
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阳,条达肝气;
甘草—和中调药。
*心中烦热甚者→+石膏、栀子→清热除烦。
*痰多者→+胆南星、竹沥水→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熟地*、山茱萸补肝肾。
*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不能复元者→+桃仁、红花、丹参、地龙→活血通络。
*若属气虚血瘀之中风,则不宜用本方。
*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之品→标本兼治[治标为主]。
肾阴虚+肝阳上亢+内风[本质是肾阴虚,由其引起肝阳上亢化风]。
类中风→脑充血证。
*龙骨:[生]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收敛固涩。
*牡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方剂
09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再合加减复脉汤;
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热邪久羁,吸烁真阴,或因误攻,或因妄攻,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
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鳖甲。
水煎,去渣,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搅匀,分三次温服。
→滋阴息风。
→阴虚动风证。
*温病后期,神倦瘈疭,舌绛苔少,脉弱有时时欲脱之势。
*君:鸡子*、阿胶—滋阴养血,以熄虚风;
*臣:干地*、麦冬、白芍、龟板、鳖甲—滋阴潜阳以柔肝;
*佐使:麻仁—润燥养阴;
牡蛎—平肝潜阳;
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
甘草—和中调药。
*若兼气虚喘急→+人参→补气定喘;
*气虚自汗→+人参、龙骨、小麦→补气敛汗;
*气虚心悸→+人参、小麦、茯神→补气宁神定悸;
*若低热不退→+地骨皮、白薇→退虚热。
*若阴液虽亏而邪热犹盛者,则非本方所宜。《温病条辨》有言:“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
*大队滋阴药伍潜阳之品,寓息风于滋养之中,以治本之酸甘咸法使真阴得复,虚风自息。
肾阴虚+化风。
干地*;“三甲”→龟板,鳖甲,牡蛎。
*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麻仁:润肠通便。
方剂
10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益母桑,栀芩清热决潜阳;
杜仲牛膝益肾损,茯神夜交安服良。
*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脉弦数。
*平潜补益合法,肝肾同治,以息风为主;
*清热安神相伍,心肝同治,以平肝为主。
肝阳上亢+热+风+肾阴虚[本方重点在治风,以息风为主]。
益母草用意→合川牛膝活血利水→平降肝阳。
*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钩藤:息风定惊;清热平肝;清热透邪;[轻清疏泄];[降压]。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降压]。
方剂
11
阿胶鸡子*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阿胶鸡子*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
决明茯神络石藤,滋阴养血息风妙。
阿胶生白芍石决明钩藤生地炙甘草生牡蛎络石藤茯神木鸡子*。
→滋阴养血,柔肝息风。
→邪热久羁,阴血不足→虚风内动证。
*筋脉拘急,手足瘛瘢,心烦不寐或头目眩晕,舌绛少苔,脉细数。
*本方以血肉有情之品和滋阴柔肝、镇肝息风之品,标本兼顾,重在治本,故原书将其归为“滋阴熄风法”。
阴虚+血虚+风。
1.下列选项中,属于羚角钩藤汤的主治症有
A.高热不退B.手足抽搐
C.口眼喎斜D.半身不遂
2.张锡纯创制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的用意识
A.补益肝肾B.活血利水
C.祛瘀止痛D.引血下行
答案在评论区置顶公布
可不要先偷看哦
·END·往期精彩回顾编辑排版
时至夏年
来源
青竹医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21考研交流群●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大白●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橘佩奇●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竹小跳●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考研客服:官方客服●
←滑动解锁更多客服小可爱→
投稿邮箱:yk
qingzh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