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药的临床运用远不止祛风散邪、发汗解表,其药性功用可概括为“散邪、燥湿、升阳、升清”。其中“风药胜湿”、“风药升阳”、“风药散火”是灵活运用风药的典范。笔者认为风、寒、湿、火诸邪均可配伍运用风药,风药的临床运用见于胃病、泄泻、下痢、便秘、头痛、*疸、水肿、内伤发热、痿证、崩漏、白带过多、淋浊、鼻病、皮肤病、肠风下血等各个系统病症中。
风药即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升麻、藁本、苍术、白芷、威灵仙、秦艽之类,笔者认为它的临床运用远不仅在于祛风散邪、发汗解表,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药胜湿。笔者认为诸凡胃病、泄泻、头痛、*疸、水肿、崩漏、带下、淋浊等种种疾病由湿邪为患者,均可配伍风药治之;
二是风药多轻扬上行,辛散升浮,能开太阳、升清阳、通督脉,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概括之为“风、升、生”。凡久泻、崩漏、带下诸病由于清阳不升引起者,均可于应证方中配伍风药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阳升而浊阴降则诸症平;
三是风药能散邪。其“邪”字当理解为风、寒、湿、火诸邪,而不仅仅限于风邪,故而笔者认为阴寒困于四肢之痹证、湿邪蕴于脾胃之胃病、阴火郁结之内伤发热等等均可运用风药配伍治之。
综上所述,药类法象,笔者将风药的特性概括为“散邪、燥湿、升阳、生清”八字。金元医家李东垣悟透风药的特性而创“升阳除湿”和“升阳散火”法,每集大队风药于处方中,乃是灵活运用风药的典范。风药的临床配伍运用可散见于各个系统病症中,现举例如下:
一.风药治疗胃病胃病夹湿而见舌苔粘浊厚腻经久不化者,治疗时适当配伍风药,可以鼓舞胃气,宣通化湿,以助他药之效,防风是常用药物之一,加此一味,常取得意外之效。因苦寒药久服而致胃湿经久不化者,也可酌配少量风药,如羌活、防风等。肝木横逆犯胃的胃痛病人,见情绪波动则胃痛阵发、发则大便泄泻,可于方中配伍藁本、苍术等一两味风药。
二.风药治疗泄泻早在《素问·风论》就有“旧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泻”之记述。风性善动,风邪入肠,水气相搏则肠蠕动活跃而致肠鸣、便泄,此即“肠风”之象,类似于现在的肠易激综合症。急慢性腹泻的治疗要重点抓五个环节:“肠积”“肠水”“肠热”“肠寒”“肠虚”,风药治疗腹泻的靶点有三个:
1“肠积”:主要表现为肠鸣、腹胀、腹痛;腹痛则泻,泻后痛减;后重、排便不畅,脉实,舌根苔厚浊等,在理气、消导、畅腑药中加入一两味风药,可以利用风药的走窜之性加速前药消积导滞的作用,同时,风药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2“肠水”:表现为大便稀溏不成形甚至水样便。用“羌活8防风8+炒薏仁20车前子20”的组合,利用风药打开太阳,将阳明肠腑中过多的水湿引导到足太阳膀胱里,西水东调(注:阳明位于西方,太阳位于东方),减少肠腑水湿使大便脱水,从而迅速使大便成形。张从正用风药发汗治飧泄,云:“飧泄不止,日夜无度,完谷不化者,发汗可也”,且在《儒门事亲·卷二》中有病案可证。喻嘉言《医门法律》明确提出运用逆流挽舟法治疗水谷下流之病,挽之升举而从表解,确有疗效,逆流挽舟治疗泄泻的代表方如人参败*散、荆防败*散,观其具体用药即是运用了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等风药。3“肠虚”:见大便洞泄无度,全身一派气虚下陷之象,健脾益气药伍用风药可以托住下陷之清气并生发之,以固护正气。
三风药治疗便秘润肠丸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全方组成为:羌活;当归、炒桃仁、麻子仁、大*。炼蜜为丸。治大便秘涩、干燥,闭塞不通。疏风、润燥、和血,自然通利也。三化汤:羌活;厚朴、炒枳实、大*。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导之。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有“威灵仙丸”:“治高年津枯便秘。*芪、威灵仙;炒枳实各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姜汤白汤饮下,忌茶。”即记载了风药威灵仙治便秘的经验。
民国名医张锡纯学习邑中名医刘肃亭用威灵仙之经验,言大承气汤合威灵仙服之,“借威灵仙走窜之力以触发之,则硝、*力之停顿者,可陡呈其开通攻决之本性,是以大便遂通下也。是威灵仙之于硝、*,犹如枪炮家导火之线也。”张氏言“愚闻如此妙论,顿觉心地开通,大有会悟,后有仿此医案之时,亦随手奏效”(《医学衷中参西录》)。
三晋名医刘绍武先生创“利肠汤”,药用威灵仙10克;白芍30克,芦荟5克,甘草30克。治疗习惯性便秘,言“大便难,常苦不下,它药无效者,利肠汤主之”。亦取风药威灵仙宣通之性治疗便秘。
又如《仁斋直指》疏风散:羌活、防风、独活、威灵仙、白芷;炒枳壳、炒槟榔、火麻仁、炒杏仁、炙甘草。主治风*秘结。
便秘用风药,一直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有一次治疗一位杂病患者,在方中用了少量风药,欲解除她的头痛,没想到服药后她的便秘竟得明显缓解。我想到了输液,液体之所以能顺畅的点滴,一方面需要输液管道、针头的通畅,一方面也需要进气管的通畅,前者是阳明的降浊象,后者是太阳的升清象,升降是相因的,有其升才有其降。如果把进气管关闭,就相当于把太阳关闭,空气无法进入,输液瓶中压力不够,液体就会慢慢停止点滴,这就形成一个便秘的象,这个时候单用通便药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加用风药打开太阳,就像打开了进气管,随着空气的进入,瓶中的压力增加,停止的点滴就会很快恢复,其实这也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思路,这为我们治疗顽固便秘拓展了思路。
四.风药治疗头痛风药在治疗头痛方面的特殊运用体现在治疗雷头风,其病情较头痛深重,且多在天气变幻、刮大风时痛重,其痛为满头内皆痛,且重时有似风雷之声,此乃风邪深入,闭塞清窍,不得发越疏散,经络不通,风寒湿邪互相胶结,郁壅不散之证。病源在于风寒湿邪互相胶结,故而主要运用风药祛其深入之风邪,除其胶结之寒湿,常以刘完素的清震汤为主,随证加减:羌活、升麻、藁本、蔓荆子、白蒺藜、荷叶;石决明、夏枯草;吴茱萸、苍术。
五.风药治疗*疸风药亦可配伍用于*疸一症。众所周知重症*疸茵陈蒿汤必用,但若加秦艽、白鲜皮、威灵仙等风药可以加强消退*疸之效。当代名医朱良春教授治疗重症*疸每以茵陈蒿汤加减,重用风药威灵仙加强退*之功,亦在此理。
六.风药治疗水肿风药与利水药配伍,可以引导停滞水液的流动,有助于利水消肿。
七.风药治疗内伤发热风药治疗内伤发热主要体现在“风药散火”。“阴火”症见肌表形寒却肢热,筋骨间亦热,扪之烙手,此为内伤发热,实际上是三阳郁滞产生的一种“郁结之火”,治疗当疏导三阳,开窗散热。一方面用风药打开太阳,一方面稍用苦寒药清泻少阳郁热,一方面开畅阳明(这些病人或舌苔厚腻,或大便不畅,提示阳明开达的不好)。比如,升降散的结构,就是用蝉衣、僵蚕、片姜*打开太阳,用大*降泻阳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入*芩、生地等清泻少阳之热。赵绍琴先生就极善于用本方治疗各种发热症,甚至于把本方当做调气方而用于杂病的治疗。
八.风药治疗痿证痿证治疗上配伍风药,可以展放气机,贯通郁闭的经络,引导气血营养患处。
九.风药治疗崩漏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载有治疗妇女崩漏的五灵脂散、荆芥散、独圣散,三个方子的药物都为风药,并对方义解释云:“以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药,如荆芥、防风,皆是风药,然冲任经虚,被风所伤,常致崩中暴下。”可以说这是运用风药治疗崩漏的雏形。对运用风药治疗崩漏有更广泛运用的仍是李东垣,用风药治血病,李东垣卓擅其长。崩漏不止,属于元气下陷,气不摄血,治以升阳除湿汤:*芪、当归、炙甘草;升麻、柴胡、防风、藁本、羌活、独活、蔓荆子、苍术。都是生发阳气之药,可以挽回下陷之气,如此则不止血而血自止,不止漏而漏自涩。
十.风药治疗白带过多白带为妇科常见病,常用羌活、升麻、柴胡、苍术、白芷、藁本;炒*柏;陈皮、*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十一.风药治疗淋浊淋浊相当于慢性前列腺炎,清热化湿为常法,但临床实践证明,湿邪重浊粘滞,久伏存留,单纯祛湿,往往难以奏效。医院何映教授提出从“风”论治慢性前列腺炎,认为一方面风药能胜湿,有利于局部湿浊的芳化;一方面风药有搜剔、宣达之功,与活血药配伍有利于局部炎症郁结的解除。何教授之经验方“风灵汤”即是由威灵仙、白芷、独活、防风;红藤、川牛膝、石韦、勾藤、萆解等组成。
十二.风药治疗鼻病治疗鼻病,长期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额昏沉,涕泪眵多。这是太阳不开,湿蒙清窍之象,以风药为主组方,令元气上出于阳道,常有良效。
十三.风药治疗皮肤病治疗瘙痒,常用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风药。疮疡之证,发于皮肤之间,肌肉之上,是风湿热*郁滞于局部,不得疏散之象,《内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腠理,乃生痈肿”。治宜疏导三阳,流转局部郁结的一气。一方面用柴胡、羌活、防风、桂枝、红花,开太阳,活血脉;一方面用*芩、连翘等清泻少阳郁热;一方面用苍术、大*等畅达阳明,总之,以“周流”为核心思想,所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也!体虚之人可适当加入*芪、人参、当归、炙甘草,以防邪*内陷三阴,并可鼓舞正气、药气,一鼓作气,祛邪外出。
十四.风药治疗肠风下血肠风下血是外风入肠,扰动肠络导致的肠道出血,在治疗肠风下血时,可酌情配用荆芥、防风等一两味风药。槐花散和槐角丸是治疗肠风下血的代表方,观其配伍用药,前者配用荆芥,后者配用防风,均是针对风邪入肠而设。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