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欧阳锜治疗偏头痛六法二
TUhjnbcbe - 2020/11/29 12:47:00

人物简介

欧阳锜(年~年),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专家。医院院长,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代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欧阳氏15岁随其伯父欧阳履钦学中医,履钦先生为湘南名医,藏书丰富,勤于著述,对从学要求甚严,欧阳氏从小受其熏陶,养成严谨治学风尚。毕生从事中医内科、中医辨证理论方法研究。其认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是肝风上扰,兼夹寒、热、郁、痰、虚所致,治疗偏头痛主张从肝风所兼夹病邪入手,常应用以下6种治疗法则,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特总结于下。

散寒熄风法

用于风寒上扰证,症见头痛时作,每因感受风寒而诱发,痛偏一侧,或痛连项背,或痛连眉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紧。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

川芎6g,防风6g,荆芥10g,薄荷10g,羌活3g,蒺藜12g,钩藤12g,全蝎3g,甘草3g

若痛涉巅顶者,加藁本、蔓荆子;痛涉枕部者,加葛根;恶寒明显者,加紫苏叶、生姜;口苦者,加蔓荆子、菊花;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红花。

治验举例:何某,男,34岁。年10月17日初诊。

左侧颞部疼痛反复发作6年,复发3d。曾多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现左侧颞部疼痛,呈搏动样,发作时伴恶心欲呕,心烦,畏寒,颈项拘急不适,纳食及大小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弦紧。

证属风寒上扰。治宜祛风散寒,熄风通络。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

川芎6g,防风6g,荆芥10g,薄荷10g,羌活3g,蒺藜12g,钩藤12g(另包后下),全蝎3g(为末分冲),葛根15g,甘草1.5g。

服药1剂的当晚,头痛明显减轻,3剂服毕,头痛未再发作。5年后随访,诉偏头痛未再复发。

此案乃风寒引动肝风,上扰清窍所致。风寒夹肝风扰动于上,故头部搏动样疼痛;风寒阻络则畏寒、颈项拘急;肝病犯胃,肝胃不和则心烦、恶心欲呕;脉浮弦紧乃风寒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荆芥、防风、羌活疏风散寒,薄荷、葛根以增强解表作用,蒺藜、钩藤、全蝎平肝熄风,川芎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既能外散风寒,又能熄风通络,与病机契合,故取效甚捷。

散热熄风法

用于肝经风热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多,面红烘热,心烦口苦,恶风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方用蔓荆子散加减,药用:

蔓荆子10g,白芍12g,蒺藜10g,薄荷6g,夏枯草10g,菊花10g,谷精珠10g,石决明15g,甘草3g

痛涉眉棱骨者,加羌活、*芩;涉及颈项者,加葛根。

治验举例:张某,女,32岁。年1月26日初诊。

左侧头痛反复发作4年,复发2周。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现左侧太阳穴痛,呈跳痛,时作烘热,伴心烦口干,纳食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数。

证属肝经风热。治宜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方用蔓荆子汤加减,药用:

蔓荆子10g,白芍12g,蒺藜10g,薄荷3g,夏枯草10g,菊花10g,谷精珠10g,煅石决明12g(布包先煎),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减轻,续服5剂头痛缓解。

此案乃因感受风热之邪,引动肝风上扰清窍所致。风热夹肝风动扰于上,则头痛、烘热;热邪内扰,故心烦口干;舌质红、脉浮弦数乃风热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蔓荆子、薄荷、菊花疏风散热,白芍、蒺藜、夏枯草、石决明平肝熄风,谷精珠清肝明目,甘草调和诸药。服药后风热得散,肝风得熄,则头痛自止。

解郁熄风法

用于肝郁风热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多,面部烘热,精神抑郁,烦躁易怒,闭目喜静,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而数。方用散偏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白芍12g,制香附7g,蒺藜10g,蔓荆子10g,蝉蜕3g,菊花10g,钩藤12g,龙胆草3g,甘草3g

痛涉眉棱骨者,加羌活、*芩;伴目赤昏花者,加谷精珠;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

治验举例:蹇某,男,36岁。年5月27日初诊。

右侧头痛反复发作15年,医院住院诊断为偏头痛,经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现右侧头部跳痛,发作时目胀,心烦口苦,纳食可,大便偏干,手心发热,舌质红,苔薄白,脉浮弦数。

证属肝郁风热。治宜疏肝解郁,平肝散热。方用散偏汤加减,药用:

柴胡10g,白芍12g,制香附7g,蒺藜12g,蔓荆子12g,蝉蜕3g,菊花10g,钩藤12g,龙胆草3g,谷精珠10g,决明子10g,甘草1.5g

服药2剂,头痛明显减轻,续服12剂而安。

此案乃因素体肝郁,新感风热,引动肝风所致。风热夹肝风动扰于上,则头痛、目胀;肝郁化热内扰,故心烦口苦、大便偏干;舌质红、脉浮弦数乃风热引动肝风之征。

其治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菊花、蔓荆子、蝉蜕疏风散热,白芍、蒺藜、钩藤平肝熄风,龙胆草清肝泻火,谷精珠清肝明目,决明子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郁解风熄,则头痛自止。

化痰熄风法

用于肝风痰浊证,症见偏侧头痛,以胀痛、重痛为多,阴雨天加重,伴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

天麻5g,钩藤12g,蒺藜12g,白芍15g,菊花10g,法半夏10g,薄荷6g,甘草3g

若头部沉重者,加苍术、羌活;精神抑郁者,加柴胡、香附;痛涉颈项者,加葛根;头痛日久不愈者,加全蝎、蔓荆子。

治验举例:刘某,女,34岁。年3月11日初诊。头痛反复发作3年,复发2d。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刻诊左侧头痛,呈胀痛,涉及颈项,心烦口苦,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属肝风痰浊。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

天麻5g,钩藤12g,蒺藜12g,白芍15g,菊花10g,法半夏10g,薄荷3g,葛根15g,全蝎3g(研末分冲),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减轻,续服6剂,头痛完全缓解。2年后随访,头痛未再发作。

此案乃因肝风兼夹痰浊动扰于上所致。风痰上扰于清窍,故头部胀痛,涉及颈项;痰浊蕴积,化热内扰,故心烦口苦,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弦滑乃风痰为患之征。

其治用天麻、钩藤、蒺藜、白芍、全蝎平肝熄风,法半夏燥湿化痰,菊花、葛根、薄荷祛风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养血熄风法

用于血虚风动证,症见两太阳穴痛,午后为甚,妇女经期为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

当归10g,白芍12g,生地*10g,蒺藜10g,钩藤12g,蝉蜕6g,蔓荆子10g,甘草3g

若头面烘热者,加忍冬藤、苦丁茶;心烦口干者,加牡丹皮;头痛日久不止者,加全蝎。

治验举例:汤某,女,28岁。年6月14日初诊。

头痛反复发作9年,复发3d。医院就诊,诊断为偏头痛,每次用药后头痛缓解,但仍月经前发作。现正值经期,左侧太阳穴痛,以跳痛为主,下午为重,伴心烦,纳食可,大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血虚风动。治宜养血熄风,通络止痛。方用四物汤加减。药用:

当归7g,白芍12g,生地*12g,蒺藜10g,钩藤12g,蝉蜕3g,蔓荆子10g,牡丹皮6g,甘草1.5g

服药1剂,头痛明显减轻,续服4剂,头痛完全缓解。嘱在下次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预先服用上方7剂。半年后患者因感冒来诊,诉按上法预先服药后,头痛一直未再发作。

此案乃因肝血亏虚动风所致。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窍,故头痛,并且每在经期为甚;血虚不能濡养于心肝,故心烦;舌质淡、脉细弱亦血虚之征。其治用当归、白芍、生地*滋养阴血,蒺藜、钩藤、蝉蜕平肝熄风,蔓荆子祛风止痛,牡丹皮清热除烦,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诸药配合,共奏养血熄风之效。

柔肝熄风法

用于阴虚风动证,症见头痛日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方用自拟新加钩藤汤加减,药用:

制首乌15g,桑椹15g,白芍12g,旱莲草15g,蒺藜10g,牡蛎15g,牡丹皮10g,蔓荆子10g,甘草3g

若头部胀痛明显者,加钩藤、苦丁茶;大便干结者,加决明子;头痛日久不止者,加全蝎。

治验举例:刘某,女,55岁。年3月9日初诊。

右侧头痛反复发作24年,复发并加重2周。现右侧头痛,以胀痛、跳痛为主,时作头晕,伴心烦口干,纳食可,大便偏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证属阴虚风动。治宜滋补肝肾,柔润通络。方用新加钩藤汤加减。药用:

制首乌15g,桑椹12g,白芍12g,旱莲草15g,蒺藜12g,煅牡蛎12g,牡丹皮10g,蔓荆子10g,甘草1.5g,全蝎3g(研末分冲),苦丁茶10g

14剂,在服第2剂开始头痛即明显减轻,服至第9剂,头痛完全缓解。嘱间断服用上方以巩固疗效。

此案乃因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所致。阴虚不能上荣,故头痛头晕;阴虚失于濡养,故心烦、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乃阴虚之征。

其治用制首乌、桑椹、旱莲草滋补肝肾,白芍、蒺藜、牡蛎、全蝎平肝熄风,牡丹皮、苦丁茶平肝清热,蔓荆子祛风止痛,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诸药配合,有养阴熄风之功,阴血得充则内风可熄而头痛自止。周慎/文

二、单方一味药,气死名医

单方药不过一二味,治不过一二证,力专效捷,用之得当,确实能治大病。俗语说:“单方一味,气死名医”,可见单方威力的确大了。

单方多是在对疾病无可奈何时,冒险得出来的经验,是通过服用者多次中*的教训而逐渐认识到的。

所以单方历来就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今日在整理提高祖国医学中,单方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1

中医在旧日分儒医、铃医、草医。

儒医虽然是正统中医,文化比较高,理论也比较深,但单方便不如铃医、草医掌握的多、使用的熟练。

所以铃医、草医在单方的掌握和使用上占主导地位。

铃医、草医治病,有三字诀。

一曰贱,即药物不取贵;二曰验,以下咽即能法病为主;三曰便,即山林僻壤仓卒可得,能守这三字之要的,便是铃医、草医中的杰出者。

铃医、草医治病,只有三大法,名“顶”、“串”、“截”。有“九顶”、“十二串”、“七十二截”的说法。

药上行的叫顶,所以顶药多吐;药下行的叫串,所以串药多泻;顶串以外的都叫截,截是使病截然而止。

铃医、草医的本领大小和地位高低,以得九顶九串九截为衡量,他们大多方用单行,奏功最捷。

2

相传这一治病的方式,始于扁鹊,华佗继之,明末傅青主及其子傅眉背着药箱,远道为人治病,其为医虽非尽用单方,而不拘经典,唯务实效,大有铃草医的风格,所以“单方治大病”,“单方一味,气死名医”等俗语是有来历的。

历史上铃草医的验案流传的很多。

如唐朝有名顾燧者,其女患蛊疾,自觉心中如有物咬食,痛不可忍,病已多年,憔悴欲死,百治不效。

一日,有医生治病于市中,观者甚多,顾燧将该医邀至家中,医生说,此蛇蛊之疾,可以立出。

令烧木炭火一二十斤,取药令女服之,手执小钳站其旁,药力发作后,女觉喉中有物在动,痛死复苏,医生令其开口,钳出一物如蛇,长五七寸,急投于炭火中,屈曲移时,才成灰烬,恶臭不可阁,病乃得愈。(见《中国医学大辞典》)。

当代我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单方治大病的事例。如贵阳芦老太太的黑白丑治半身肿胀;全国医药经验交流大会上提出的鸡苦胆治疗百日咳;甘草粉治疗溃疡病;红枣治过敏性紫癜;花生米治血友病;南瓜子治疗血吸虫病;香油炸核桃仁治肾结石;白茅根疗肾炎;兰医院用白金散(白矾、郁金两味)治疗精神分裂症。这些东西大多出自铃草医之手。

我个人早也曾用单方给人治过病。

一患者小便不通,胀痛欲死,医院,认为非手术不可。其家人不欲,故向我问方。告以陈草帽煮水法,可以一试。

其实对这一方法,我自己毫无把握,谁知经煮服陈草帽水一碗以后,不到半小时,患者小便大通。去年兰州市某人也患同样病症,也是以此法治疗得愈。

3

对于这一类单方,现在还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单方很平淡,有些单方亦非常猛烈,用之恰当,确实可使疾病截然而愈,但用之不当,也可能有害。因此明了其治病机制,十分重要,这也是提高疗效的必要途径。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合欢中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友情提醒: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请咨询执业医师。I投稿合作:请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欧阳锜治疗偏头痛六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