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高血压性心脏
TUhjnbcbe - 2020/12/4 16:58:00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低,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与之相关的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脏合并症。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非常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喘憋,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的呼吸困难。患者可以表现为下肢水肿、胸腔积液,往往以右侧胸腔积液为主,有一些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在急性心衰发作的时候,患者还会伴有濒死感。所以说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好血压,否则的话就会造成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使患者反复地出现心衰的表现,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这种情况严重时,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

高血压性心脏病到底该怎么治?

高血压性心脏病虽然非常危险,但并非绝症,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都能化险为夷。关键就在于,如何在治疗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生命健康争取宝贵时间!西医靠降压药控制血压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久而久之发展到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医调治高血压并逐步恢复心脏的功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以头晕目眩为主,属于中医学“眩晕”病范畴,对于本病的辨证,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中医治疗本病,不是单纯降血压,重点在于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以期从根本上解除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的内在原因,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进而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等。

中药对高血压的疗效较好,证治法有四种:

第一种是育阴潜阳法,是滋阴与潜阳相结合,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头面烘热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药用熟地*、枸杞子、旱莲草、首乌等以滋补肝肾之阴生牡蛎、生龙骨、生石决明等以潜阳。本法亦可与钩藤、菊花、夏枯草、天麻等平肝药合用。

第二种是引火归原法,主要用于肾火上升。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腰酸腿软、两足发冷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多见,治疗时可在滋肾阴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衡,虚火不升,从而使血压得以下降。

第三种是息风化痰法,眩晕的病理因素为风、痰为主,与肝有关。“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都是对眩晕病的认识。主要用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以肝郁化火、风痰上扰颠顶为主要病机者。风痰型高血压,可适当选用虫类药物,以增强疗效,如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等。

第四种是益气活血法,适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临床表现除血压升高外常有头晕、体虚乏力、心悸失眠、肢体发麻、舌质偏淡、脉细弦。常用方由益气药和活血祛瘀药组成。第五种是调整阴阳法,适用于阴阳俱虚型高血压。对无症状型高血压仅表现为血压升高者亦可选用此法。

有一位家是武汉的王先生,今年54岁,在乡镇当干部,他平素工作劳累,一年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膝以下浮肿2月,晨起时减轻,夜晚活动后明显,夜尿4次,上腹胀痛,灼热,反酸,还有眩晕,舌淡白胖,苔薄*膩,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长期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3次/日,血压控制平稳。有慢性萎结性胃炎病史3年。西医诊断: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2.慢性萎缩性胃炎。

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广慈中医门诊,中医诊断:1.水肿-阳水(脾肾气虚,湿热内盛);2.胃痛(脾胃湿热气滞)。综合分析王先生素体肝肾阴虚,脾肾亏虚,脾虚不运,水湿内停,外溢肌肤,则见水肿,肾虚失温,故见夜尿多;水湿日久化热,蕴结中焦,阻滞气机,故见上腹胀痛,灼热,反酸。舌淡白胖,苔薄*腻均为水湿内停,趋于化热的表现。法当健脾补肾,清胃化湿,滋阴与潜阳相结合,调整阴阳平衡,私人定制中医系列古方膏滋剂和丸剂。

服用一个月不到,双下肢浮肿明显消退,上腹胀痛,多于饭后,反酸少。此乃湿热已去,因患者素体肾阳虚衰,当去清热利湿之品,以防苦寒损及阳气。随证调方,两个疗程后,双下肢浮肿消退,上腹胀痛止,夜尿止,偶反酸。此药证相符,患者肾虚为本,故应加强补肾,继续巩固服用三个疗程,逐渐逆转高血压性心脏病,摆脱疾病的困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高血压性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