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看电视剧老中医,识中医之常识15
TUhjnbcbe - 2020/12/18 16:26:00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5/6169076.html

编者按:昨晚cctv-1播放电视剧26、27集,剧中翁泉海大夫妙手解除患者顽固性头痛。今天咱们就“血管神经性头痛”这一话题聊一聊。

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病。女性多见。其发作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此外与遗传因素及内分泌因素亦有关系。

本病虽然可以列入中医的头痛证辨证论治,但因其具有病情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为宜。笔者临床中将本病按“脑风”、“头风”辩治,取得较好疗效。

女神节

一、病因病理

1、风邪客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足厥阴肝经上会于巅顶,交于百会,故如感受风邪,则循经上巅顶。正如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由上所述,风邪是本病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

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故如脏腑内伤,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都可引起本病。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以濡养。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致本病。或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木,风阳上扰而作痛。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而致本病。

3、瘀血阻络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于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瘀而头痛。此外,跌扑损伤,久痛入络,亦可引起头部瘀血而作痛,故瘀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点。

二、辨证论治

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虽然各地的意见不一,但从病理上来说总离不开风、火、痰、虚、瘀等诸因素。因此在辨证上也离不开风、火、痰、虚、瘀。具体可从如下几型论治;

1、肝气郁结症见头胀闷痛,游走不定,时作时止,平素情绪易波动,常因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伴胸胁胀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细。治以疏肝解郁,祛风止痛。方用丹栀消遥散加减:丹皮、山栀子、当归、柴胡、茯苓、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蔓荆子、菊花、姜*。如伴失眠者加浮小麦、大枣;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桑寄生;平素身体亏虚者加阿胶、制首乌。

2、肝阳上亢症见头痛如裂.痛连两侧、痛无休止,有旋转感,伴有情绪不畅或经期疼痛加剧,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大便干结,舌红、苔*或*自相兼,脉弦滑有力。治以镇肝潜阳,熄风止痛,重者选用清空膏加减:羌活、防风、柴胡、川芎、炙甘草、*连、*苓,蔓荆子、菊花、姜*。轻则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蘸、石决明、怀牛膝、桑寄生、杜忡、山栀子,*芩、益母草、茯苓、夜交藤、蔓荆子、菊花、姜*。如口渴甚者加石斛、天花粉,失眠者加百合、知母;胸胁胀痛者加茜草根、旋复花。

3、肝肾阴虚症见头痛而空,头晕失眠,腰膝痿软,心烦易怒,记忆力明显下降,大便略干,舌红、苔少或薄*苔,脉弦细或弦细数。治以滋肝养肾,益髓止痛。方用二至丸加味:旱莲草、女贞子、白蒺藜、白芍、菊花、蔓荆子、钩藤、干地*。失眠甚者合酸枣仁汤;小便多者加金樱子、复盆子、菟丝子。记忆力明显下降者加人参。

4、气血亏虚症见头痛头晕,遇劳则甚,面色苍白,精神疲倦,注意力难集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或细弱。治益气养血,熄风止痛。偏于气虚者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当归、藁本、白芷。血虚为主者选用八珍汤加味:*参、白术、茯苓,当归、炙甘草、白芍、川穹、藁本、白芷、细辛、*芪。头痛头晕旋转感者加钩藤、天麻。胃纳差者加鸡内金,神曲。

5、痰浊上扰症见头痛重胀,身重困倦,泛吐痰涎或自觉有痰而咳吐不爽,胸闷纳差,舌淡或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或滑数。治以补脾燥湿,化痰熄风止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天麻、蔓制子、僵蚕、苍术、川芎、白芷。如出现头部跳痛,以颠顶为主或呕吐清水置痰涎,四肢欠温、胃纳差,此乃寒厥阴之兆.则改用吴茱萸汤加味:吴茱萸、*参、大枣、细辛、荜茇、白蔻仁、蔓荆子以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如病人出现呕逆不止,频吐清涎者则加丁香。

6、瘀血阻络症见头痛日久,反复不愈,或有头部外伤史,头痛剧烈,呈刺痛或跳痛,或痛有定处,常伴有头部晕眩,恶心欲吐,妇女则经行不畅.头痛加重,经量少而夹瘀块,面色暗晦,舌黯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治以通窍活血,化瘀止痛。方用桃红四物饮加味:桃红、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蔓荆子、藁本、姜*、钩藤。痛甚者加地龙、三棱、莪术等。

若病情较长、久病入络,不管是何种类型均酌加活血化瘀及搜风通痹之品,如丹参、茜草根、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以增强止痛效果。另外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羚羊角骨及荜茇两药的止痛效果极佳,前者性寒凉,适用于头痛偏热的患者,如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痰浊内蕴而化火等都可酌情加入,而后者性偏温,头痛偏寒者,如寒凝厥阴.痰浊中阻或上扰的病者可适当加入。

三、典型病例

*××,女,62岁,l年6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头痛反复发作已5~6年,近l~2年来加重,常觉头痛而晕,无明显固定疼痛部位,疼痛为隐痛状,且自感头脑不清,混混沌沌,时觉恶心,每于熬夜后或工作繁忙时上症加重。近年来记忆力明显下降,问非所答。医院诊治,效果不显。诊见除上述症状外,见患者面色暗滞晄白,唇暗而淡,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心、肺功能检查均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头部CT检查正常,脑血流图检查示双侧脑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弹性减弱。诊为脾肾虚弱,气血亏虚。治以补气健脾,升阳益胃。处方:*芪、*参各30g,陈皮、升麻各6g,当归、白术、制首乌各15g,柴胡9g,蔓荆子12g。因考虑到面色暗滞晄白,舌唇俱暗,皆因病程日久,痛久人络之故,故加丹参30g,每日1剂,连服7天;

二诊:自诉药后头痛减轻,精神较清醒,但仍觉体力未复,且胃纳差,胸闷,恶心,舌仍淡红、苔白腻,脉弦细,病有转机。效不更方,守原方去蔓荆子,加鸡内金15g,法半夏12g,每日1剂,连服7剂。

三诊:自觉精抻清爽,工作效率提高,头痛明显减轻,眩晕已除。仍守前方去升麻加川芎6g,每日1剂,续进2周,后以此方加减,连续服用3个月,已能坚持日常工作。并嘱经常以红参10g煎水代茶。(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文中处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女神节快乐

长安图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电视剧老中医,识中医之常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