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文化
服务大众健康
牙痛方
组成:升麻10克生石膏30克白芷9克细辛9克甘草3克骨碎补18克(炒)川椒6克(炒)制川乌10克淡竹叶10克(水煎服)
功能:清胃温肾,消肿止痛。
主治:胃热阴虚,肾经虚寒,风火,龋齿等牙痛。
加减运用:痛剧者加羌活9克;肿甚者加蒺藜12—30克;便秘加大*3—9克;热甚增生石膏量至60—克;风甚加防风12克、湿盛加苡仁30克;小便短少加滑石18—30克、寒盛加麻*3—9克、胃阴虚加石斛30克、麦冬18克;肾虚加生地30克、怀牛膝30克;血虚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
注:方中制川乌宜先煎1小时。
小儿理脾和胃散
组成: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连2克麦芽20克炒米克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一匙(约10克)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利水通淋汤
组成:山栀、云茯苓、当归、白芍、*柏、*芩、甘草、生地、木通各12克泽泻10克车前子、滑石、牛膝、银花各20克。
用法:煎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功能:清热祛湿,消炎止痛,利尿通淋,养阴健脾。
主治:前列腺炎证属下焦湿热型。
加减运用:阳虚恶寒显著者,加少量附子、肉桂;乏呕者加干姜;兼气虚者加*芪、*参;兼肾虚者加菟丝子、仙灵脾。
消痔饮
组成:朱砂莲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15克,马勃15克,*柏15克,甘草6克。
主治:1、期内痔,2、期血管型内痔。
靖眩汤
组成:柴胡10克,*芩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生姜10克,*参15克,白术10克,大枣10克,泽泻12克,陈皮10克,钩藤12克,天麻12克,菊花10克。
功能:疏郁清火,健脾和胃,化痰降逆,平肝熄风。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眩晕,如:美尼尔氏病、高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链霉素中*、头部外伤等。临床见证:头晕目眩,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不敢转动头部,可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甚则汗出、面色苍白等。
服法:上药13味,分三次煎。温服。眩晕平息后,可作蜜丸,缓缓调治。
加减运用:剧烈呕吐者,以生姜汁易生姜(每煎2-3勺,兑服)腹痛、便溏、或情怀不畅者,去*芩加白芍;脾肾阳虚、头重眩苦极者,加熟附片;高血压者,加代赭石、石决明、夏枯草;气血两虚者,加*芪、当归;连霉素中*者,加骨碎补;颈椎病或头部外伤者,加丹参、三七、川芎。
胡连肛痈湿敷方
组成:胡*连9克,川连6克,地丁草15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皂角刺9克,皮硝9克、生*6克、炙乳没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炉甘石15克。
用法:上药煎水毫升,用纱布温敷局部,一日三次。
功能:消热解*,散瘀止痛,消肿软坚,收敛防腐。
主治:白血病并发肛周浓肿。
加减运用:肛周脓肿分早、中、晚三期:
(1)早期仅见皮肤轻度潮红、灼热稍疼痛者单独用此方煎汤湿敷即可;
(2)中期肛周围有硬块,尚无波动感,焮红,疼痛或轻度糜烂渗出但疮面较浅者,去皮硝煎水湿敷,并在疮面上撒少许生肌散或月白珍散;
(3)晚期脓肿肿块红痛,有波动感或民*局己溃破,脓肿疮面较深,有较多坏死组织,浓液渗出量多者,先用九一丹药线或纱布条蘸九一丹药粉填入溃破疮口内,另用湿敷方局敷,一日三次,待坏死组织脱落,脓性渗出液减少后改用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撒于湿敷纱布上局敷,每日2-3次,直至痊愈。如在外治的同时辨证加用清热解*的中药内服效果更好。
消风宁络饮
组成:炒防风10克,炙*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1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
功用: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
主治:肌衄(过敏性紫癜)。
加减运用: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克,去丹皮加木香10克,下肢伴水肿者加黑大豆15克。一般服用15帖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帖,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并发肾小球炎者当视具体证候按肾炎辨治。
扶元止痢汤
组成:石柱参10克(切片,粳米炒,另炖入药)白术6克(土炒)干姜3克,焙附子5克,肉桂5克,阿胶(6克)蛤粉拌炒,鹿角霜15克,(先煎)赤石脂20克,(打末纱布包,先煎)伏龙肝30克,(打末,沸水泡片刻,澄清,取汁入药,)陈仓谷30克,(打碎,用清水克,煮25分钟许,取汁60克入药)
煎法:以上10味,其中石柱参、伏龙肝、陈仓谷,依法煎制外,其余七味,水浸透,用水一碗半,煎取半碗强,加入陈仓谷汁,伏龙肝汁,石柱参汁,再以文火浓煎20分钟,趁热,少少与之呷。
功能:暖肾扶脾,拨乱反正,温阳止泻,开噤固脱。
主治:脾肾阳衰之久泻久痢,慢性结肠炎。证见,神疲形倦,纳少便溏,肌瘦骨立,腹胀跗肿,肢冷脉微,面无华等症。
止泻汤
组成:藿香10克,苍术6克,茯芩10克,防风6克,乌梅3克,焦山楂1、5克,*连1、5克,炒白芍6克,甘草3克。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大便泄泻,一日数行,泻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形如蛋花,或为*绿色泡沫便,或作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尿少,舌红或淡红,苔白或腻,脉濡滑。
用法:水煎,每剂煎2次,每次煎15—20分钟,2次共煎取亳升,混匀,分3次空腹温服。
眩晕片
组成:天麻10克,双钩藤30克,泽泻30克,生石决明30克,半夏10克,茯芩15克,白术10克,甘草4克。
服法:上药8味,用水三碗先煎生石决明,俟煎至二碗时,再纳诸药(除钩藤处),前至一碗时,再下钩藤,约一分钟后,取汁,分两次服用。
制片:本方亦可制成片剂。用10倍或者20倍剂量,先将泽泻研成细粉过筛,其余药煎汤浓缩,然后拌入泽泻粉压成片剂,糖衣包裹。每片含生药1、23克,每次服6—18片,一日3次,开水送下。
功能:平肝潜阳,健脾化痰。
主治:内耳性或高血压性眩晕。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芩10克,偏温者加苡仁30克,偏风者加僵蚕10克。
针灸治痢方
组成:天枢(双)、下脘、关元、足三里(双)、神阙。
功能:通肠导滞,清热利湿
主治:大便脓血、量少次多,腹痛、里急后重,或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苔腻,脉沉数。
用法:前四穴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腹部穴位针感向四周扩散,下肢穴针感向上下传导,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神阙穴隔盐大艾炷(每艾炷用艾2克)灸2壮。一般每日1次,若大便次数在5次以上者,每日上、下午各针灸1次,连续治疗5---9天。慢性痢疾以艾灸为主,即下脘、神阙、关元隔盐艾灸3壮,天枢、足三里针刺,施以补法,每日1次连续7---14日。
加减:发热加大椎、曲池;腹痛剧烈,小便短赤者家三阴交针刺。
益气活络汤
组成:生*芪30克、*参15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白芍各12克、桑枝30克、炙干草6克。
加减运用:偏热型加生石膏60克、地龙12克、蜈蚣二条,全蝎6克;偏寒型桂枝加至20克,细辛6克,川乌、草乌各12克,白花蛇或乌梢蛇9克;寒热错杂型加防风12克、丹参20克,石膏20克、蜈蚣2条,全蝎6克。
功能:益气养血,搜剔络邪。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久痹、顽痹。
用法:上药加水3碗,浸半小时,煎取一碗,第二次用水一碗半,煎取半碗分2次饭前空腹服。
外用药组成:当归15克、赤勺12克、川芎9克、细辛9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30克、没药、乳香各12克、鸡血藤15克、丝瓜络15克。
加减运用:偏热加生石膏90克、土苻苓30克、偏寒加川乌、草乌各12克;寒热错杂加防风12克、桑寄生15克、络石藤12克。
用法:上药煎汤一脸盆,先熏后洗患部30分钟,熏时用布盖严,勿使汤气外泄,每日1---2次。药汤留用熏煎可连用3天换药。
针灸治疗:施治原则为根据患病部位循性行经脉,采用局部与远断结合的原则选穴,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治疗一般以针刺为主,偏寒者可针灸并用。
上肢:合谷透后溪、阳池、外关、曲池、肩髃等穴。
下肢:太冲、昆仑、丘墟、足三里、阳陵泉、膝眼、环跳等穴。
操作:每天或隔天针灸一次,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12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
消坚散结丸
组成:人参3克、*芪6克、白术2克、(滑石粉炒)水蛭1克去足翅、焙虻虫1.5克(制霜)、桃仁3克、生地6克、天冬5克、大*1。5克、生牡蛎3克(醋炙)、鳖甲5克(醋炙)、乳香1。5克(醋炙)、没药1。5克、牛*0。05克、半枝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犀角0。05克(水牛角粉0。8克代替)。
服法:制成浸膏和粉末共20克炼蜜为丸,每日2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功能:扶正固本,软坚散结,清热解素,活血止痛。
主治:恶性肿瘤,术后癌细胞转移,肿瘤放疗或化疗后的白血球降低,癌症恶化后的疼痛。
加减运用:徐氏在立方遣药之际,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很重视依病势之深浅,正气之盛衰,邪气之轻重,兼证不同而随证增减。
如治疗脾胃系统的肿瘤,则以乌贼骨20克,浙贝15克,瓦楞子20克、仙鹤草20煎汤送下;如用于肝癌,则以柴胡15克、郁金15克、三棱15克、甲珠10克、佛手10克煎汤送下;
如治疗肺癌,则以制*精30克、百合20克、瓜仁20克、炙百部15克、杏仁15克、鱼腥草30克煎汤送下;如治肾癌,用六味地*汤送下;
如治疗骨癌,则以骨碎补20克、沙苑子15克、淫羊藿20克、续断20克、杜仲20克煎汤送下;
如治疗直肠癌,则以苦参15克、败酱草20克、苡仁10克、佛手10克、广木香10克、枳壳15克煎汤送下:
如化疗或放疗所致的白血球降低,以*芪30克、当归15克、灵芝15克煎汤送下。
如系手术后的癌细胞转移,则以该药温开水送下。
九味合璧煎
组成:茯苓10克、桂枝6克、白术10克、远志肉6克、当归10克、川芎5克、赤芍10克、*参10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益气,活血祛痰。
主治:胸阳不展,痰浊、瘀滞扰动心脉之心悸、胸痹痛。
用法:水煎服,一剂分上下两次服用。
加减运用:气虚较甚兼汗出者加*芪20克;阳虚较显者加附片10克,*参易红参3克;痰多头晕者加法夏10克、陈皮6克,或加制南星10克;心神不安,易汗出者加浮小麦30克或加生牡蛎、生龙骨各20克;水肿较甚者加泽泻15克;血虚较显者加*芪30克、丹参15克;阴虚者加用参须6克、麦冬5克泡水喝;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克、*芩10克。
特效感冒宁
组成:苏叶10克、薄荷10克、藿香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双花12克、苍术10克、*芪10克、甘草3克。
功能:解邪固表。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疼、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腻,脉多浮缓。
用法:上药为一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约毫升,浸药半小时,煎毫升左右,第二次用水约毫升,煎80毫升左右,去渣,两次药汁混合后,分三次,早、午、晚温服服完。一般三剂即愈。否则可继服三剂。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克,僵蚕6克,咳嗽痰多稠者,加淅贝10克,清稀者加半夏6克,陈皮9克;头痛者加白芷9克,川芎9克;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克;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克、石膏20克,荷叶10克。
芩连荷佩汤
组成:*芩7—10克,*连3—5克,荷叶15克,佩兰1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上药5味,水浸透,用水亳升煎成毫升,每日煎服2次,如荷叶、佩兰系鲜药可将用量加一倍,在群药煎至20分钟时,后下此两种鲜药,再煎5分钟即可服用。
功能:清解热邪,芳化湿浊
主治:头目不爽,烦急,口粘口苦,口甜,吞酸,呃逆,嗳气,胸闷纳呆,便溏且粘,舌苔白腻或*白厚腻,脉象滑或稍数。
加减运用:肝胆热盛,加龙胆草、山栀子、茵陈;脾虚湿重,加茯芩皮、猪苓、苍术、薏苡仁;挟气郁者,加香附、郁金、枳壳、川楝子、合欢花、陈皮;挟气虚者,加茯苓、百合、玉竹;挟伤阴者,加沙参、川石斛、花粉、麦冬;挟血虚者,加丹参、鸡血藤;挟血热者,加丹皮、赤芍、白薇、茅根;挟血郁者、加茜草、泽兰、赤芍;膀胱湿热,加*柏、车前草;挟风湿者、加秦艽、桑枝。
本方使用除临床见证外,舌诊十分重要,盖舌苔看胃气,舌体看脾,舌色观血。且五脏之经络循行均与舌有关;心经系舌本;肝经络舌本,脾经边舌本;肾经挟舌本而肺朝百脉。因此善观舌者,知脏腑病机之盛衰。具体地讲,舌体胖嫩且舌苔白腻多为湿重;湿热两重者舌苔*腻;肾家湿热上蒸与胃热并,苔见灰黑*褐且腻;舌质红有血热;舌边有瘀点、瘀斑,则脉络有瘀阻之象,均可作治疗之佐证。
禁忌:如湿重禁食生冷水果,生菜、浓茶;热重禁烟酒,炙烤硬食。同时保持心情舒畅,以利病情早日解除。
五味消渴饮
组成:*芪15克,肉桂3克,北五味子10克,白术10克,淮山药15克。
功能:补肾健脾,益气固脏
主治:糖尿病。适用于多饮、多食、多尿、舌质胖暗,舌苔腻、血糖高,尿糖阳性者。
服法:肉桂花后下,水煎服。一日二次,早饭前,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服药期间,停用与本病无关的其它药物,忌酒、糖等膏梁厚味。
加减运用:大便干燥结滞加桃仁10克,决明子15克,白术生用;大便溏加葛根15克,白术炒用;形瘦、咽干、舌燥、五心燥热、舌质偏红、脉细数者加元参、知母各10克,天花粉,绞股蓝各15克。
芩莲茅根汤
组成:金银花、*芩、穿心莲、连翘各30—40克,白茅根50克。
功能:清热解*,凉血止血
主治:钩端螺旋体病。
用法:上方药每剂加水毫升,煎沸半小时取药液,药渣再加水毫升,再煎半小时,然后两次药液和匀共约毫升,每隔四小时一次,每次服80毫升,一般可连服4—8天。
加减运用:出现*疸者酌加茵陈,鼻衄或咯血者加藕节,消化道出血者加地*炭20克或地榆炭15克,白芨30克,烦躁不安或呕吐不能食者可先肌注冬眠灵25—50毫克,然后给服上药液。
茵郁芪芍汤
组成:茵陈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夏枯草15克,板蓝根30克,*芪15克,白芍12克,薏苡仁15克,甘草5克。
服法:上方药物水煎,每日一剂,早中晚三次分服,亦可精制成冲剂,病员不但服用方便,而且疗效更明显。
功能:清热解*,利胆除湿,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加减运用:用药方面可根据湿热之轻重,正邪之盛衰,病证之虚实而有所偏重,如气阴两虚者尚可加入*参、五味子各12克,脾虚湿重者加白术12克,茯芩20克,肝郁血热者加牡丹皮15克,肝热重者加龙胆草12克。
补中利温方
组成:*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半夏12克,茯芩12克,苍术10克,泽泻15克,桂枝10克,猪苓10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柴胡12克,*芩10克,炙甘草6克。
功用:补中益气,疏肝利湿
主治: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症见纳差,腹胀,心下痞满,大便溏薄,皮肤巩膜*染,小便不利,或有恶寒,口干不思饮,或口渴饮入则吐,舌苔白腻,脉弦滑细。
加减:肝区痛明显者,加吴茱萸,嗳气多者,加陈皮;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槟榔;腹水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GPT经常高者,加益母草;GPT正常,TTT经常高者,去茵陈,加当归,白蛋白低者,去茵陈,*芩,加龟板,阿胶。
健骨丸
组成:红参克,当归克,鹿角胶克,*芪克,白术克,鸡血藤克,川芎克,川断克,血竭克,郁金克,牛膝克,杜仲克,苍术克,云苓克,乌蛇克,独活克,刘寄奴克,肉桂克,附子克,狗脊克,仙灵脾克。
用法:上药共碾为细面,炼蜜制成9克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二丸,白开水送下。
加减运用:附子、肉桂二味,宜冬增夏减,以50克为度。
功能:补气血,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利湿,舒筋壮骨,止疼痛。
主治:陈旧性骨损伤,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痹症,骨坏死。
陈旧性损伤:不论骨折,脱位,关节损伤,肌肉位伤等都能引起血瘀、气滞、瘢痕粘连,肌肉痉挛,瘀则经脉不通可导致局部供血不畅,出现疼痛不适,以此方治疗,收效显著。
骨质疏松:从骨伤笠临床所见,瘀血可导致内质疏松。
骨质增生:除伤后瘀血凝结能引起骨质增生外,年老气血虚衰,气滞血瘀而产生骨质增生(退行性变化)若增生发生在关节,神经,血管附近则会出现疼痛和不适,用本方治疗,必能获效。
痹症:痹者闭也,多指风寒湿三气为病,除热痹外,骨痹、筋痹、血痹等可以概括其中,以本方治疗,温经散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均可获得疗效。
骨坏死:系由局部供血不全导致骨质丧失活力(常见为股骨头、足距骨、腕舟骨等),故名之为缺血性骨坏死。其缺血是由瘀血而来,如外伤,激素的使用,酒精中*,血管爱压等,都能使血流受阻而久瘀,治缺血除补气血外必破血化瘀,瘀去则血可达病所,血能达则死骨可生。故以“健骨”名之。
禁忌:忌酒,禁用激素,勿过劳,孕妇禁服,月经期忌服。
小程序分销商城:仁艾万家艾灸宝护膝宝艾茶艾条泡脚包七子白
?版权声明:
1、文源/岐*秘录编校/金瑶瑛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