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老中医留下的专病专治神奇秘方
TUhjnbcbe - 2021/5/11 11:39: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吴茱萸汤是本人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只要对证,常可获奇效,最近治一女子顽固性头痛伴呕吐二十余年,七剂竟愈,张某不敢私藏,特分享给大家,用以彰显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之无穷魅力!

??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本证多由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为主。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夹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见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见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故见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均为虚寒之象。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既能温胃暖肝祛寒,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为臣药;人参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益脾气,为使药。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4.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七篇)

吴茱萸汤历代医家

1.治呕吐而胸满者。(《金匮要略》)

2.治食毕噫醋,及醋心。(《肘后方》)

3.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及睾丸,尺脉沉迟。(《医方集解》)

4.睡后口流涎沫。(《伤寒解惑论》)

5.噎膈反胃。(《伤寒论浅注》)

6.老人及贫血衰弱人的急性胃肠炎、吐利、手足冷,以及慢性胃卡它、胃弛缓、胃内停水、胃弱、因食生冷感寒而起之胃病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7.痰厥头痛。变天即巅顶痛,吐清涎,畏寒,舌润,脉细滑。(《治验回忆录》)

8.高血压(/mmHg)。头晕巅顶痛,神倦畏寒,口淡出水,便溏,舌淡暗润滑,脉弦迟,合旋复代赭汤共服42剂,血压降为/78mmHg。(《经方应用》)

9.此方主下降浊饮,故治吐涎沫,治头痛,治食谷欲吐,治烦躁吐逆。凡一切上迫者,皆可为目的。(《皇汉医学.方函口诀》)

10.以心下痞塞为标准,手足自指表冷起为目的。(《皇汉医学.餐英馆治疗杂话》)

11.本方作用主要在胃,尤其对高酸性胃炎有特效。(《三部六病精义》)

12.癫证。伴恶心吐涎沫,巅顶痛,暴躁善疑,苔*厚,脉沉弦滑。(《经方验》)

13.美尼尔症。(《经方传真》)

吴茱人参枣生姜,肝胃虚寒是良方,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以下关于经行头痛文章节选自张胜兵代表作《医门推敲》:

经行头痛四方:


  经行头痛,古代医家对此论述较少,大学教材《中医妇科学》将其分为肝火,血瘀和血虚三证进行论述,愚在临床中总结之四种证型,仅供诸位参考。

一,安冲镇肝定痛汤


  代赭石15克(先煎)石决明15(先煎)夏天无10克川牛膝10克生白芍15克白芷10克蔓荆子10克金铃子6克


  治肝阳上亢之经行头痛,证见头晕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方中代赭石为降冲气镇肝气之要药,石决明镇肝潜阳,夏天无为镇肝降压止痛之佳品,生白芍敛肝阴,少佐金铃子泄肝气,川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白芷,蔓荆子乃止头痛之要药,且能引药入头部,全方配伍得当,为治疗肝阳上亢之经行头痛之良方。

二,化浊定眩止痛汤


  法夏15克胆南星10克禹白附6克陈皮15克苍术10克茯神10克泽泻10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


  治痰浊裹头之经行头痛,证见头痛如裹,胸闷痰多,或素体肥胖,带下过多,舌苔白腻,脉滑。


  方中法夏,胆南星,禹白附,陈皮,苍术,泽泻化痰祛湿,且有泽泻将痰湿从小便走,天麻,川芎,白芷止痛,且能引药入头部,茯神健脾祛湿又兼安神,以防头痛而夜寐不安,全方标本兼顾,实为治痰浊裹头之经行头痛之佳方。

三,活血通脉定痛汤


  川芎15克元胡10克姜*10克炒五灵脂10克丹参15克乌贼骨10克干姜1克


  治瘀血阻头之经行头痛,证见头痛如刺,月水紫暗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舌黯或边有瘀点,脉弦或涩。


  此方川芎为君药,既是止痛要药,又为引药上达头部之佳品,且其本身就是活血止痛良药,元胡,姜*,炒五灵脂皆为活血止痛佳品,丹参活血化瘀,化老血而不伤新血,兼顾安神之用,更有乌贼骨,干姜这组经典治血瘕之药对,化瘀作用更著,且乌贼骨又有止血止崩之能,可防止大量活血化瘀之品徒伤宫络而至月经过多,诚妙用也。全方配伍严谨,临床行之效殊,实乃治瘀血阻头之经行头痛之效方也。

四,益气养血荣痛汤:


  川芎15克生*芪30克当归6克白芍10克熟地10克*参12克白术6克茯神10克甘草6克酸枣仁10克蔓荆子10克


  治气血虚弱之经行头痛,证见头痛绵绵,月水量少,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细。


  本方为经后荣痛汤变化而来(详见本书经后荣痛汤),方中加重川芎用量,盖因其既是止痛要药,又为引药上达头部之佳品,故重用之。又加蔓荆子止痛以为指标之用。全方益气养血安神补虚,实为治气血虚弱之经行头痛之好方。


  或问曰:既有引药达头之说,可否详论之?


  答曰:关于引药,愚在本书茵陈泻胆汤已作论述,今结合同道观点,补充如下: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的结合,通过引经可改变其他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於特定的方向和部位。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取各药性之长,使之各归其经,则力专效宏。如泻火药中,*连偏泻心火,*芩偏泻肺火,知母偏泻肝火,木通偏泻小肠火,石膏偏泻胃火等。张氏又认为,用柴胡泻下焦之火,必佐以*芩;用柴胡泻肝火,必佐以*连,可见*芩、*连?引经药。又如太阳、小肠、膀胱经病,在上用羌活,在下用*柏;阳明胃与大肠经病,在上用升麻、白芝,在下用石膏;太阴脾和厥阴肝经病用白芍引之,少阴心和肾经病用知母引之等,张氏强调遣药的专司。古人云:“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为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临床在辨证的基础上,明白药性专司、制方专主之理,酌情加入引经药,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经药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引药上行


  《本草求真》曰:“桔梗系开提肺气之品,可?诸药舟楫,载之上浮”。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於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倘若把它当作平喘之品删掉不用,则违背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立法本义,疗效难著。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以除胸中之瘀;


  《伤寒论》中三物白散亦用桔梗引巴豆上升,以祛除胸中寒实,有学者通过实验提示了桔梗在该方剂中的“引向”作用,如果去掉桔梗,则仅能涤除腹水而不能荡涤胸水。临床亦有“诸根多降,桔梗能升”之说。

二、引药下行


  《本经逢原》曰:“丹溪言牛膝能引诸药下行,筋骨痛风在下者宜加用之”,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颇著。旋覆花是治疗唉逆上气的一味“引药下行”之品,临床有“诸花皆升,旋覆独降”之说。

三、引药入病所


  引药达病所的药物,临床使用十分广泛,如桑枝引诸药达臂与手指,羌活引诸药达上肢,独活引诸药达下肢,少阳头痛专柴胡,巅顶头痛用藁本,太阴头痛选苍术等。

四、引火归元


  金柜肾气丸中的肉桂即是一味引火归元之品,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

五、引气归元


  焦树德教授认为,砂仁可“引气归元”。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反复发作,表现为肺肾气虚或虚多实少者,平时服用七味都气丸加砂仁,对改善肺肾功能、增强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显著疗效。

六、引气上升


  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引清气上升,使该方显益气升提之功。曰本学者报道,去除升麻、柴胡该方只有补益气血之功,而不能益气升提、升举下陷之脏器。

七、引血下行


  镇肝熄风汤重用牛膝为君,即取其引血下行之功,以防“血之余气,并赶於上”之“气厥”。

八、引邪外达


  柴胡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为医家临证所惯用。

九、引邪下行


  玉女煎中牛膝引邪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四妙丸中的]牛膝也起引热下行作用。

?经行头痛古论少,

 躬身临床用心找,

 肝阳血瘀痰浊虚,

 善用四方去痛早。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中医留下的专病专治神奇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