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沿革
天麻是地道药材。中国人食用和药用天麻的历史至少有两千多年,在古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已被广泛应用。最初,天麻是民间的保健食品。《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基本上是保健功能。苏州评弹《唐宫惊变》里说,唐明皇李隆基每日清晨调服一盅赤箭粉滋补身体,然后临朝理*。故大书法家柳公权有《求赤箭帖》,取天麻作扶老之用。白居易《斋居》诗云:“*芪数匙粥,赤箭一瓯汤。”可见在唐代,天麻是声价很高的营养保健品。到了宋代,天麻日渐偏于药用。著名的以天麻为君药的方剂如《圣济总录》的天麻散、《魏氏家藏方》的天麻丸,均出现在宋代,其应用遍及内外妇儿各科,主要功能,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中医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指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的“六淫”之风侵袭;内风主要指肝风内动,肝阳偏亢,眩晕麻木一类。因为肝为风脏,“诸暴强直,皆属于风”。息风,息的是内风;祛风,祛的是外风,故天麻素有“定风神药”之誉。
古代中医典型药方
1、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2、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3、半夏白术天麻汤
①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②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③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出自《医学心语》
4、玉真散
治风*痰阻之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南星6g,防风6g,白芷6g,天麻6g,羌活6g,白附子6g。上为末,每服2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伤处。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为佐药。(《外科正宗》)
5、天麻钩藤饮
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脉弦。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有定眩晕之专长,为君药。(《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