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高热夜惊秘方
TUhjnbcbe - 2021/7/3 6:07:00

小儿高热——慈幼清解汤(王静安方)

 石膏30~60g,青蒿15~30g,白薇30g,桑叶10g,赤芍3~6g,柴胡6~10g,*连1.5~6g,荆芥9g,山楂10~15g,神曲10~15g,槟榔6~9g,天花粉9~15g,大青叶15~30g。

 将方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患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放至床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日服3次或4次。

 清热解*,透邪导滞。用治小儿高热。

 方中石膏其性凉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故有“温病之实热,非石膏莫解”之说,其功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行血中之滞,使邪不凝于血分为方中主药,石膏得青蒿、白薇、桑叶之助,对高热迫血妄行者用之甚佳。大青叶清热解*,凉血泻热,与*连配用解*清心热,以杜绝邪犯心主之势。柴胡、荆芥发散郁热,透营转气,引邪外出,给外邪以出路,实为本方之妙。天花粉养阴清热,顾其津液耗损,配伍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导滞,保中土,且制约它药伐中之弊,使邪去正安。全方诸药共奏清热解*、透邪导滞之功,使体微汗出,大便通,枭张之热*自去矣。

 高热引动肝风选加羚羊角(代)、犀角(代)、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牡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子;因湿热所致选加*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其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病邪,邪气最易嚣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于出现高热,由多年临床经验,深感治疗小儿高热,须以“大将”方才可去敌邪,否则杯水车薪,药轻病重,不能取效,故切不可因其年小而不敢用药。

 《名医名方录》

小儿高热——小儿无名高热方(李明皋方)

 生石膏25g,柴胡、知母、白芍、丹参、北沙参各6g,粳米(常以糯米代)30g,*芩、甘草各3g,桂枝2g。

 清泄阳明为主,辅以调和营卫和疏利少阳。用治小儿无名高热。

 本方是白虎汤与小柴胡汤、桂枝汤的加减复合。

 因小儿阴常不足,而热盛又极易伤津,故还应据情加入潞*参、石斛、*精等滋阴生津之品,同时小儿神气怯弱,热*炽盛,扰动心神,常致昏谵,此时可选加金银花、连翘、龙胆草、石决明等解*安神之品;若引动肝风,风火相煽,真阴亏耗,筋脉失养,抽搐痉挛,其钩藤、羚羊角(代)、龟甲等平肝息风之品也当加入。

 王某,男,3岁。年10月6日初诊。患儿9月15日突发高热,其母按“感冒”治疗,自购复方新诺明、A.P.C.、维生素C等口服2天无效,体温升至40.3℃。9月17医院儿科诊治。经多方检查未找出原因,给予支持对症治疗,体温时升时降,高时可达40℃以上,降时一如平常。如此延续多日,遂邀李师会诊改服中药治疗。症见体温40℃,面红目赤,视物昏花,烦躁不安,胸闷气促,口苦咽干,唇周起疱,渴欲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汗出蒸蒸,不欲饮食,舌红光燥无苔,脉弦数。主管医师介绍:热型不规则,热盛时壮热不已,喜凉恶热,热退时啬啬恶寒欲加衣被,心率/分,律齐,呼吸音粗糙,胸透无明显异常,血尿常规正常。证系感受外邪,阳明热盛兼营卫不和,少阳枢机不利。治宜清泄阳明,辅以调和营卫,疏通表里。处方:生石膏25g,知母、白芍、丹参、北沙参、柴胡各6g,*芩3g,大*、桂枝各2g,梗米30g(等量糯米代),甘草3g。水煎2次混兑,分6次日夜服。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高热夜惊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