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论坛回顾启示与超越,当代艺术的未来
TUhjnbcbe - 2021/9/24 4:59:00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山中天艺术中心论坛现场

博伊斯百年诞辰纪念第二场活动于年6月6日在山中天艺术中心举行,这次论坛由王明贤担任主持人,参与讨论的嘉宾有马海蛟、辛云鹏、孟柏伸、张一、张新*、谭英杰、凌子(在线分享)、李佳(在线分享)。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各自所理解的博伊斯以及博伊斯带来的启示与超越:当代艺术的未来。

第一场??论坛回顾|博伊斯诞辰百年纪念活动——雕塑社会:博伊斯精神与中国当代艺术

全文约字,阅读大约需要13min

李佳

博伊斯对于集体性的呼唤,对于社会*治直接的介入,他和公众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富有张力的线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做研究当中可以和博伊斯特别是社会雕塑这些议题有一些相互参照的很有趣的线索。博伊斯本身具有复杂性,一方面是个人的艺术家神话的缔造者,同时他本身对于集体性的呼唤,对于社会*治直接的介入,他和公众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富有张力的线索。

在今天不论是参与式艺术还是美术馆面向大众、面向社区的实践等,都能从中发现一些能够相互回响的地方,博伊斯本人非常激进地说解放人类是艺术的目标,艺术是关于自由的科学。他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全体成员不断进行塑造和完善的雕塑作品,可能在今天的语境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一些延续,其中会有一些断裂,可能要放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去观看。

观看博伊斯有一点非常有趣的是,当时他引起轰动的艺术实践和当时的社会语境,包括年“革命性”、社会性、公众性在艺术中的重新的汹涌和卷入是有很大的关联。今天大家普遍会认为博伊斯是社会雕塑的典范,我觉得可能与年的整个欧洲艺术语境下的很多线索和实践一起去看,会同样非常有趣。

我想跟大家介绍的项目是在年时,发生在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的主展厅,由丹麦设计师PalleNielsen完成的作品。这个作品有很大的社会轰动性,因为设计师不太满意艺术的体制,他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激进的集体主义的信徒,这个实践并没有得到艺术史上正统化和合法化的描述。直到年巴塞罗那当代艺术馆收藏这个项目,Nielsen将所有的文献编辑成出版物,重新撰写了一篇长文对这个项目进行了一种结构性的解读。这个重新的解读使得人们可以窥见这个项目在当时一些非常鲜活的故事,以及在今天社会语境下可能阐发的意义。

年10月PalleNielsen把美术馆主展厅变成儿童游乐场,变成儿童交流和玩的手段,整个时间持续了三个星期。在平方的展厅里面儿童和志愿者:学生、建筑师、设计师,普通家庭主妇一起搭建空间框架,那些木结构制作形成对空间的分割和巧接。框架本身没有固定的游戏功能,取决于儿童怎么去玩儿,框架让这个空间变得不可预测,地板上铺设了3厘米厚的刨花板,墙上悬挂了各种软木板,让孩子在安全的条件下自由活动。展厅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体验生命的工具,像琴、金属管、汽油桶,鼓、很老的乐器,也有唱片可以让儿童自己播放,场馆内安放了很多的东西让孩子有反应,激发他们……当时为了能够让这个项目更大限度的接近儿童,让没有参观美术馆习惯的孩子能够进行参与,他是用大卡车把孩子从城市各个地方接到美术馆,包括像幼儿园、学校、残疾儿童的康复学院,当时瑞典教育部长也来参观了展览,这个展览成为非常轰动的一个媒体事件,并且引发当地的右翼媒体和左翼媒体的对立。

但是这场展览没有被艺术史所重视和记录,因为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圈所谓契约精神感到幻灭,这个作品的社会抱负超越了开放的艺术作品一种范畴。但很幸运在年,PalleNielsen的重新解读之下,这个项目又焕发了一些新的光彩。在当时的场景中,儿童可以在里边非常自由地玩耍。这个项目不是简单的把美术馆赋权给儿童,而是通过儿童做一个社会模型。一个智化社会的模型,这个是艺术家和持有同样理想的同志们对社会的构想相关。

PalleNielsen在一篇长文里对这个项目进行重新解读,他认为在这个项目里儿童不仅仅是一个服务的对象,而是有他们自身的意义,儿童的意义更接近于前卫主义艺术所主张的对于即存意义和价值的结构,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新的价值。引用席勒的观点,人的审美观植根于在对于游戏的直觉和冲动之中,只有当主体意识到自己在玩才能是自由的,感受和情感才会和美的形式达成一种和谐,引用马赛尔·杜尚的观点,认为玩是人的真实需求,也是重新构建社会的必须,但是他认为名叫“模型”的项目并不是把工作变成玩,而是把玩变成一种工作,在美术馆里实现玩和工作之间的巧接。通过赋权给儿童这个叫做《模型》的项目逆转了艺术家视觉上的秩序,对于形式的控制,把美学熔化在游戏里面。

回溯到他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在年的时候,他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玩的意义是在于社会革命不是从工厂或者是街道开始的,而是通过“玩”来召唤和生产出一个新的空间。回到PalleNielsen当时写过关于新艺术的辩论逐渐发展成关于环境的辩论,他认为单个的艺术品越来越无聊了,沿着这个工作逻辑要建立一个沟通环境,而为了这个沟通环境要考虑如何创建一个未来的向度,让渡这个环境,在未来变成让儿童创造自己的一个互动模式进行一个社会表达的需求,艺术家的位置变成一个从前台退居到后台,变成一个激发者和召唤者的角色。NIELSEN的项目借用了美术馆,对美术馆在里面的角色是经过很多深思熟虑的,这个项目能给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提供很多可能性的借鉴。

山中天艺术中心论坛现场

凌子

博伊斯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可能性、哲学性和辩证性

第一次认识博伊斯是我在央美版画系的时候,我看到他的第一个作品是毛毡西装,当时这件作品给我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什么是艺术?我开始带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艺术是什么?它是一种语言,它是一个观念,它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社会行为……或者它可以是种种。我在想,艺术奇妙之处也许就是它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历史、文化的界限。这也许就是艺术家们所谓的自由。与此同时,我对生活中的普通物体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兴趣。博伊斯对事物与意义的关系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他所经历的战争、历史、死亡或是宗教给他留下了非常沉重的痕迹。通过充满神秘色彩的物体,博伊斯以他特有的艺术形式去发问。在我看来他不是去用艺术控制什么,而是自然而然的通过艺术去转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的关系。他是一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找到答案的结果。博伊斯他看到的,他所经历的,他理解的或者是他不理解的,真实的或是虚幻的,历史的或是当下的,都承载在他的作品里。他对我最大的一个影响就是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可能性、哲学性和辩证性。

博伊斯说过环境中的物体它们不需要改变,因为大自然给了它们存在的可能性和原因。人的影响对环境反而是非常大的。人工效应在慢慢地渗透并影响改变着这个世界。也因为这些原因我们产生了一些疾病、灾难,由于这些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并且慢慢地开始寻找身体与精神的治愈,开始寻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平衡。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的任务在我看来是起到一种转化与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好的艺术会起到一种启发和治愈的作用。做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给出答案的结果。

想象的力量是我从博伊斯的作品得到的另外一个灵感来源。博伊斯的“想象”是非常抽象的,从他的作品里你能感觉到一种非常开放式的空间,给了人们很多的可能性去进行想象和发展,其实在他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的创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观者的想象。博伊斯说过生活中的一切素材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媒介,艺术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其实博伊斯对我来说是一种艺术精神,他不评判、他不否定,他有艺术家独有的包容去理解和传递爱。这种精神不仅会继续影响着我的艺术世界,我相信他也会影响更多的人,其实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山中天艺术中心论坛现场

辛云鹏

博伊斯的遗产鼓舞了那些试图“摸着黑前行”的创作者!

我想简单分享一下博伊斯与鲁道夫·施塔纳(RudolfSteiner)。他是人智学的创始人,他的很多言论可以叫神智学,也可以叫做人智学,只不过方向不同,但都是一种神秘主义的东西。这个人出生比博伊斯早很多,他跟尼采是同时代的。他在欧洲做了七千多场的演讲,他的学生非常崇拜他,演讲当中一边讲、一边用粉笔勾画这些图像,这些学生拿黑卡纸覆盖,大概有一千多张流传了下来。

鲁道夫·斯坦纳创立了德国的华德福教育的前身,他的一些理论最终在教育界实现了,为什么要讲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对博伊斯的影响特别大。博伊斯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他。我曾对比过他们两个的画,博伊斯是用单色的画,能自圆其说,鲁道夫用颜色表达他的概念,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一种完整的神秘主义世界观的表达。我认为博伊斯不应该成为一本传记,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准则,博伊斯的遗产鼓舞了那些试图“摸着黑前行”的创作者!

孟柏伸

博伊斯等国外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理论不完全适用于我直接地作为一个公式套用到今天的中国社会现场

博伊斯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多直接影响,我对博伊斯的名字很熟悉,但是从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他。所以我可能在今天讲述他的部分会比较少。

博伊斯在特殊的历史大背景下,以及根据他个人的经历,可能造成了他对于材料展开了一个大的通道,让很多艺术家按照他的思路得到一种延展或者是再创造。而我更多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坛回顾启示与超越,当代艺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