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2
TUhjnbcbe - 2022/2/23 14:08:00
网站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19.html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珍珠母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注:药用部位为外壳,非牡蛎肉

一味牡蛎治瘰疬

有个搬运工,非常贫苦,项上长了个包块,刚开始只像指甲片那么大,他不以为意,况且你即使想治,也未必有钱,即使有钱买药,也未必有时间熬药喝药,每天干活从早到晚,根本没有空闲的时间。

可半年后,这包块居然长如鸡蛋大,这时不得不引起重视,周围人都以为他得了什么怪病,都不敢太靠近他,甚至干活也少叫上他。这样一下子活少干了,钱就少赚不少,这怎么办呢,赶紧得把这脖子下的包块治掉,医院检查手术费,那加起来,你拼命干一年都不够啊!

他便找来竹篱茅舍,希望老先生能够用最便宜的办法,治好他的病。

老爷爷看了后说,这个叫做瘰疬,就是痰结在那里,就用一味牡蛎打成细粉,能软坚散结,你胃口不错,身体壮实,一次可以服用个五六钱,用温开水冲下。连服一个月看看。

这样一个月的药,不过几块钱而已,因为这牡蛎本身就便宜,一个月后这搬运工高高兴兴地前来竹篱茅舍感谢。他一扫前面忧愁的苦脸,变成欢容喜笑,原来他的包块消掉了,大伙儿又跟他在一起谈天论地,一起干活赚钱去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张锡纯经验曾治一少年,项侧起一瘰,其大如茄,上连耳,下至缺盆。求医治疗,言服药百剂,亦不能保其必愈。而其人家贫佣力,为人芸田,不惟无钱买如许多药,即服之亦不暇。然其人甚强壮,饮食甚多,俾于一日三餐之时,先用饭汤送服牡蛎细末七八钱,一月之间消无芥蒂。

古方加减治今病

俗话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

为什么连小小的咳嗽都不好治呢?

小指月说,因为肺主表,是五脏六腑的华盖,乃沟通内外的桥梁,所以外面环境变化会引起肺部气机变化,里面脏腑关系失和,也会影响到肺部。故古人说,肺主治节,它必须内治五脏六腑,外跟二十四节气相互调和。

有个病人,久咳不愈,严重时饭都吃不下,吃口饭,就咳嗽喷饭。

病人说,我觉得好像有股气冲上来,忍不住就咳。

小指月一摸他脉象,果然右脉不降,气机一往上顶,肺部不舒服,它就借咳嗽来缓解,所以这种咳嗽,不是纯靠止咳化痰之药能够治好的,必须要降逆气,才能平咳喘。

老爷爷说,就用止嗽散。

这病人说,大夫,这药我吃了十几剂都没好。

老爷爷说,先别着急,止嗽散通宣理肺之力有余,但降逆气之力不足,还要加龙骨、牡蛎降其逆气,方可平其喘咳。

这样病人再吃三剂药,果然咳喘平,睡眠安,吃饭香。

小指月说,为什么别人都说止嗽散效果不太好,但爷爷一用,效果就这么好?

老爷爷说,不是古方效果不好,而是我们今人不善于用古方,古方用得好,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有时要加减变化古方,不是说生搬硬套,有时你在古方基础上,加减一两味药,就像猛虎插翅一样,其效更速。

小指月说,不是说古方不能轻易加减吗?

老爷爷说,是不能轻易加减,但不是不能加减,你看张仲景他处处都教人加减变化方子。比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心虚喘逆,柴胡加龙骨牡蛎救逆汤,治疗惊狂。所以还是要从实际出发,从病人需要去加减化裁古方,就像裁缝一样,只有具备好这灵心妙手,才能够把布料做成合身的衣服,才能把古方变成治疗今病的钥匙。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龚士澄经验近人龚士澄先生曾撰文盛赞龙牡治咳之效,读后非特有所感悟,且用之辄效,今且简要而绍介之。龙骨揆其功用,不外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三者,唯《神农本经》和《名医别录》言其亦治“咳逆,喘息”。陈修园谓:“龙骨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张锡纯谓:“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是陈、张二氏均是禀《本经》,《别录》治咳逆喘息之义而阐发运用于临床耳。

牡蛎功用大致有二:一为潜阳固涩;二为软坚散结,而本草纲目言其化痰软坚,《本草备要》谓其“咸以软坚化痰,……止嗽敛汗”。是牡蛎亦能化痰止嗽。综上,龚老认为二者合用,具有独特之镇咳化痰作用。起初只用于夜间及黎明时之咳嗽,认为平卧则痰涎易于上泛,咳嗽遂作,用生龙牡各15~20g于应服方内,结果不仅奇效,并睡眠亦自美焉。又用于内伤咳嗽,虚火炎上,咳痰带血,颧红面热,胶痰着于喉间,口干心烦,以生龙牡各20g加于所服方中,疗效亦如人意。

更有一些外感咳嗽,表里寒热不清。睡眠饮食尚可,唯连连咳嗽,久久不愈,服常方总不见效,我们又欲用龙牡,然恐收住表邪,肺气益不得宣而咳甚,尝欲投又止,后思《伤寒论》柴胡加龙牡汤证,乃少阳之邪未解,热邪内陷热盛伤气之病机,复思徐灵胎有“龙骨敛正气不敛邪气”一说,乃试用于外感咳嗽之难愈者,具体方法是:止嗽散随证化裁,再加龙牡,居然心想事成,有效无损。

余读此文不久,恰遇一病者,女性,年50余。患咳嗽吐痰,夜甚,痰色白,黏稠不利,舌淡脉弱,已多日不愈,遂用止嗽散加龙牡法。方用桔梗10g,前胡10g,荆芥6g,炙紫菀,款冬花各10g,陈皮9g,百部10g,杏仁10g,生龙牡各20g,2剂咳止,因白痰尚多,减杏仁、冬花款加三子,3剂而安。

情志郁怒柴胡加龙牡

《伤寒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心,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有个妇人,因为人工流产手术过后,跟丈夫吵架,丈夫打了她一顿,她又惊又气,立马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

她丈医院抢救,醒来后,这妇人时哭时笑,喃喃自语。

丈夫才后悔,千不该,万不该,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搞得家庭离乱。

医院说,这有可能是癫痫。

这妇人的丈夫怎么也想不到,因为这妇人家庭就没有癫痫病人,而且结婚到现在,也从未出现过癫痫现象。他便想先找找中医看看。

老爷爷说,妇人之疾,因为七情郁怒惊恐最为多见,惊恐又伴随身上有痰浊,便会导致痰气交阻,变生百病,故古人说怪病多由痰作祟。

这丈夫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痰随气升降,你们斗气就斗出这病来,如果真的是大病铸成,你这辈子后悔都没有用。

这男的已经有悔意,老爷爷说,试试用些中药来调理,要把她胸中逆结之气理顺,再把她逆痰浊痰降坠下来,那用什么呢?

小指月说,情志郁怒柴胡加龙牡,就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吧,有小柴胡打底,理顺肝胆气郁,配合龙骨牡蛎能降坠痰浊,重镇安神。这样胸中气顺,痰火得降,便可以缓解她癫狂惊恐之象。而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里头,还有桂枝、茯苓、大*,都能够强大心脏,排除痰浊逆气。

老爷爷交代这丈夫天天亲自煎药,这样病人连服半个月药。或许妇人被她丈夫精神所感动,或许这汤方能顺气降痰,这样气顺痰消,甚至就恢复过来,那种时时苦笑,喃喃自语的病象也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聂惠民经验烦躁惊狂在《伤寒论》中,仲景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阳虚之心悸、烦躁;以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疗心阳虚痰浊上扰的惊狂;以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少阳不和兼表里三焦俱病的胸闷烦惊、谵语。故邹澍的《本经疏证》云:“龙骨、牡蛎联用之证,曰烦狂、曰烦惊、曰烦躁,似二物多为惊与烦设。”

其作用机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得很清楚:“人身阳之精为*,阴之精为魄。龙骨能安*,牡蛎能强魄。*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是龙骨、牡蛎,固为补*魄精神之妙药也”。聂老师尊仲景意,治疗烦躁惊狂、心悸失眠时,常将牡蛎与龙骨相伍使用,疗效颇佳。

肋间痞结加牡蛎

有个妇人,每次生气过后,胸肋部就觉得像有个气球在那里堵住一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三五天都消不了。

这次又生了场大气,结果发现肋部胀痛,摸上去隐隐有一个结在那里,都快一个月了还没消掉,这团气堵在那里,导致吃饭吃不香,睡觉睡不安,她真担心会不会在身体内长了一个肿瘤,那这样就麻烦大了。

老爷爷说,疾病不麻烦,麻烦的是你的心性,你如果不改变这种容易生气的性子,你即使把胸肋间的那团气消掉,随后它又会在另外一个地方浮起来。

这妇人听了点点头,确实,每次她生完气后,要么头痛,要么脖子堵塞,要么腹胀,总之身体没处舒服的。

老爷爷说,指月,那该用什么方子呢?

小指月说,从气上得的就要从气上消,用逍遥散吧。

这妇人说,大夫逍遥散,我吃了很多了,都已经耐药没效了。

老爷爷说,那是当然了,如果是轻微的无形气聚,你用逍遥散令肝气一转,胸肋郁结立马就散,可如果长时间生闷气,这样气凝其痰血,便会结成痞块,这种痞块就不是一般芳香行气之品,或者顺气之药能够理得开。

小指月问,那该用什么药物可以把这痞结理开呢?

老爷爷说,我们换个思路,就用小柴胡加上牡蛎,软坚散结。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如果胸肋中有积气,痞胀,肋下痛,可以用小柴胡汤加牡蛎,可见牡蛎软件散结之力强大。

这样病人服用汤药后,肋间的痞气,疼痛感就消失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章次公经验《内经》以肝脉贯膈布胁肋,故胁肋痛,近世无不责之肝病者,凡古医书上所谓胁肋痛,其中大部分为肋骨神经痛,肋骨神经痛,大都发于女子。据吾人经验所得,胁肋痛用芳香行气药,而其痛益甚者,当改用所谓养血柔肝药,并重用牡蛎,盖牡蛎具镇静之功,故治之有效。

牡蛎拾珍

1、双安安经验单用牡蛎治亡阴证某妪,年逾七旬,夏月伤暑,发热,便泻日20行,经用多种抗生素及补液治疗不效,而改服中药。首用芍药汤、左金丸、四君子汤多方,数更其医,终不见效。用“芍药汤”则便泻反剧,用“四君子汤”则烦躁不安,病家延我诊治,视其头汗不止,形体枯槁,舌光如镜,便泻日10余行,泻物少而稠,腥而不臭,余无所苦,脉小细数。此阴伤而下焦不固也,若用苦寒,则有化燥之势。而用阴柔,则阴为泻用。但用温补,必助其热。唯塞流固津乃当务之急。吾仿吴氏一甲煎法,令以生牡蛎g煎服,家人疑之,曰:“能愈?”答:“姑妄试之。”翌日。病家喜来相告:“吾母重病月余,所用药需用箩装,而病反剧,岌岌待毙,且寿木已备,今用药只5分钱,便泻即止,真菩萨也!”后嘱以靡粥自养而痊愈。

指月按:古人用牡蛎打粉,扑洒在汗处,有止汗之功。可见这牡蛎收敛固涩之力,所以不管是遗精滑精泄泻,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各种滑脱之症,但见脉象偏数,或者细数,或者亢阳不敛之象,但用牡蛎收敛固涩,益阴涵养,则滑脱之象,自然被兜收住。

2、汤承祖经验牡蛎可生、熟两用,生用处方名生牡蛎,熟用名煅牡蛎。生牡蛎和诸药用于敛阴、潜阳及上述诸证。煅牡蛎则适用于扑粉外用(能收敛固涩,止汗制酸)。生牡蛎入汤剂需先煎20分钟,然后下诸药再煎。笔者用本品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柯兴氏综合征,入煎剂,每剂60~90克。效佳。

指月按: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之效果,所以胃痛泛酸,常跟乌贼骨、浙贝母共同研成细粉内服,效果佳。

3、陈苏生经验牡蛎配苍术:牡蛎久服补肾强筋骨,药理研究证实其成分含大量碳酸钙,故可治缺钙,中医认为骨属肾,补肾而强筋骨与此药理吻合;苍术具斡旋大气之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两药合用,可治小儿缺钙、佝偻病。

牡蛎配鳖甲:牡蛎功能去胁下坚满,消癥瘕肿块;鳖甲咸平,功能养阴清虚热,软坚散结。两药合用,可消胁积(肝脾大、肝硬化)等。

指月按:根据肾主封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牡蛎深藏海底,其壳具有封藏之性,而且质地沉重,直入下焦。所以中医有个中成药叫做龙牡壮骨颗粒,便是通过龙骨、牡蛎,助肾封藏之力,来达到壮筋骨的效果。当然牡蛎的配伍还有很多,比如王好古说,以柴胡引之,能去胁下硬;以小茶引之,能消项上结核;以大*引之,能消股间肿;以地*为使,能益精收涩止小便。

4、聂惠民经验带下泄利《神农本草经》谓牡蛎除“女子带下赤白”。昔张锡纯治疗带下常将生龙骨、生牡蛎并用以固脱,如清带汤。聂老师治疗带下病,既有单用牡蛎时,亦有二药并用时,若病人兼有心中烦乱、眠差者,多二药并用,既能镇静安神,又可止带。

《名医别录》谓牡蛎“涩大小肠,止大小便”。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云:“下利后大便溏甚,周十二时三四行,脉仍数者,未可与复脉汤,一甲煎主之。”一甲煎即是牡蛎单味药,“既能存阴,又涩大便,且清在里之热,一物而三用之”(吴鞠通自注)。聂老师对于热在肠中的下利,也常常仿吴鞠通之意,在清热止利方中加上牡蛎,以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指月按:一般温病后期,虚多欲脱之症,这是阴虚内动,邪热烧灼真阴,往往需要一味药既能养护真阴,又可以镇定止动的,这时牡蛎就能大派上用场。张元素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则温热可引可消,这是牡蛎之类药物能够止渴的道理所在。也就是指牡蛎能壮水护阴,解温热,又因为其质重,能镇定下潜,若珠在渊,故能止动。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部合集(集至集收藏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丹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红花、桃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牛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益母草、泽兰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血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王不留行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月季花、凌霄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土鳖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马钱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自然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苏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骨碎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血竭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儿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刘寄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三棱、莪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斑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水蛭、虻虫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穿山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半夏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南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芥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皂荚、皂角刺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旋覆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猫爪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贝母、浙贝母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竹茹(竹沥、天竺*)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前胡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桔梗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胖大海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藻、昆布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蛤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药子(*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浮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瓦楞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礞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苦杏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苏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百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款冬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枇杷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葶苈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白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矮地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罗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满山红、胡颓子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朱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磁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龙骨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琥珀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酸枣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柏子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灵芝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缬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首乌藤(夜交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合欢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远志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决明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珍珠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