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某,男,76岁,年6月7日初诊。
主诉:眼胀一月余,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眼胀,医院测眼压值:左26.3mmHg,右27.2mmHg(正常值10-21mmHg),未经治疗,一周前症状加重。现症:眼胀,眼涩,视物不清,头昏头胀,烦燥,眠差梦多,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弦。
处方:杞菊地*丸加减。
生地*9g山药15g山萸肉9g
茯苓20g泽泻20g丹皮12g
枸杞12g菊花20g丹参8g
珍珠母20g(先煎)石决明20g(先煎)合欢皮20g
牡蛎20g(先煎)龙牡骨各20g(先煎)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6.14):眼胀明显减轻,查右侧眼压转常,眼涩,心烦,眠差梦多,自觉周身乏力,不思饮食,舌脉如前。予上方去珍珠母、石决明,加五味子10g、太子参15g、夜交藤20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6.28):仍有轻微眼胀,眼涩,睡眠质量提高,左侧头部轻微发胀,余症皆缓,舌质淡尖红苔薄白,脉弦。予上方加柴胡12g、*芩9g,续服14剂后,眼胀、眼涩消失,复查眼压转常,余诸症皆瘥。
按语:眼胀通常是指自觉眼球向外胀出感,常伴有视力模糊和视疲劳。本案眼胀辨为肝肾阴亏,虚阳上亢证。《银海精微·迎风洒泪症》云:“目乃肝之外候。”目为肝之窍,目得肝之阴血濡养,使之维持正常视觉。《四诊抉微·察目部》也云:“肾水枯涸,故目精华,不能朗照。”肝肾同源,肾水充足,濡养肝木,则双目精彩内含,神光充沛,视物清晰。若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肝木失于肾水之涵养,木窍失养,神光衰微,则出现眼涩、视物不清;肝肾精血不足,精神失养,故烦躁、眠差梦多、腰膝酸软;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浊阴上逆,故眼珠发胀、头昏头胀;舌脉之象均与病机相符。
本案为虚实夹杂之证,故治法上应补虚泻实同治,立补益肝肾阴血,平肝潜阳泻浊为法,方以杞菊地*丸加减。方中生地*甘寒养阴,滋补肝肾,既可补肝之体又可固封蛰之本;山茱萸酸温,主入肝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甘平,主入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补后天以充先天,三药相协,不仅滋阴益肾之力相得益彰,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效;肾为水脏,肾浊上泛,故又以泽泻利湿泄浊;阴虚阳失所制,故以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泄肾浊,又助山药之健运以充养后天之本;三补三泻,寓泻于补,补不碍邪,泻不伤正。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菊花清肝明目;珍珠母、石决明、龙骨、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合欢皮安神助眠;肾浊上泛,易致脉络瘀滞,故加丹参活血通络祛瘀。
二诊时患者病情好转,眼胀明显减轻,右侧眼压复常,但仍有眼涩,心烦,眠差梦多,自觉周身乏力,不思饮食,舌脉如前。此为上亢之肝阳得平,肾阴得滋,而心肝之阴不足、脾虚显著之象,故在上方基础上去珍珠母、石决明,加五味子滋肾宁心;夜交藤养心安神;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三诊时病去八九,仅有轻微眼胀、眼涩,睡眠质量提高,左侧头部轻微发胀,余症皆好转。考虑侧头部多为少阳胆经循行之处,肝胆经脉郁滞,故发头胀,故于上方基础上加柴胡、*芩清泻少阳经郁滞。药后回访,诸证悉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