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国医大师治疗高血压
TUhjnbcbe - 2022/3/14 20:16:00
北京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62.html

病多生于寒

仲景之所以著书名为《伤寒论》,他所重视的也就是这个“寒”字。而治病之法,也需以祛寒为主。寒邪自外而入,邪之来路也即邪之去路,所以治诸寒证需重视培养阳气以祛除寒邪。我临床所见,感冒是受寒,脏腑病也多因于寒,推之,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证也与寒邪内客相关。

凡所瘀滞,皆属阳虚

凡身体有一处阳气不到,即在此处出现阴浊凝聚。阴聚则伤阳,导致阳气更虚。所谓阴浊,包括瘀血、痰饮、水湿等都是。大病如各种肿瘤、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皆缘由于此。因此若能阳气温通,则阴凝自散。通阳之法众多,或汤药扶阳,或开表散邪,或刺络放血,或艾灸宣阳。

高血压的症候

1、耳垂冠心病沟

正常人的耳垂一般是平洁光滑的,若耳垂出现一条斜线或皱痕,从耳屏间切迹向外伸展到耳垂边缘,这可能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等疾病的征兆。有人称此线为冠心病沟、脑动脉硬化耳褶征等。如果能掌握这一特征,就可提前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从而增加康复的机会,并预防意外发生。

2、大椎穴处肌肉隆起

临床观察一些病人,其后项大椎穴处肌肉隆起如小山丘,或有压痛或无压痛,且多见于高血压、头晕、中风等病人。大椎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人身所有阳经在此处交汇成一大穴,阳气从大椎可上达巅顶。若此穴滞塞,阳气不畅,清阳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则成上实下虚诸证。必针之灸之,泄其滞,通其路。

3、男性高发

临床上可以明显观察到,男人远较女人多见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症。我分析其原因,排除应酬饮食原因之外,亦可能在于女人有月经。女人借天地之力,每月排血一次,趁机排出体内的瘀血痰浊。这样无异于清洗了体内的瘀*,而且是有规律地清洗。如此可以保证女人的身体不至于出现瘀滞不通的病理情况。

高血压保健——敛降相火

当前高血压、中风等脑血管病越来越多发,吃降压药也不能完全预防中风。高血压患者当敛降相火,平时可自己保健:

1、常掐后脚跟的大筋以及其两旁的太溪和昆仑穴,能引火下行;

2、点按风池、百会可祛风醒脑;

3、用双手十指梳头,自前而后,可促进头部气血运行。

诸法合用,既有降压之效,又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中风预兆

中风往往都有预兆,平时血压偏高的人一旦出现以下不适:

突发面部或上下肢无力或麻木;

突然讲话不清楚,或理解力下降;

突然眼睛视物模糊;

突发头晕或眼眩,感觉身体不平衡,或行走困难;

突发头痛,痛甚如裂等

需引起足够重视,速速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平时当注意养生,用中药或针灸调理都有预防效果。

如果病人血压升高,但其脉虚弱无力。此属虚证,以补为主,不可可妄泻,以防伤正。但据中医脉证用药针灸,不必硬套西医的高血压理论。如果硬要服药降压,恐怕会导致脑血管意外,即中医之中风。西医认为高血压需服降压药,否则易致中风。但对于此类病人,服降压药反而易致中风。此又不可不知。

中医治疗高血压

有人问:中医能否治愈高血压?若能治愈,需要多久?各种慢性病症能否治愈,受许多因素影响。一则病人要配合治疗,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积极养生保健,另外,亦需保持积极、开朗、向上的心态,并远离怨恨恼怒烦等五*侵扰。再者,明医亦属必需。若病人积极配合,明医用心施治,即使大病重病亦可向愈。

高血压的预防、养生与保健

1、节制饮食起居

患了高血压,怎么办?我的观点是,赶紧自我分析以前所有错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特别是过食生冷而伤阳、体胖少动而瘀滞、滥用药物而乱真、起居失常而损正,过劳疲累而耗精,找到了就马上改正,这是治愈高血压的根本保证。再配合正确的治疗,以汤药、针刺、艾灸、刺络、导引推拿等调之,多可治愈。

2、忌食动风之物

风眩之证需忌食肉类,因为一切肉的浓汁,都易引起痰浊内生,阻滞气机,风痰相乱,使血压增高,发生头痛、眩晕、耳鸣等症。且鸡得巽卦,最能助风。

凡体内有风所致诸病,皆需忌鸡。如风郁而不畅则为焦虑抑郁,风浮于表则为皮肤诸症,风肆虐于上则为中风头晕,风行于五脏六腑之间则为脏腑诸风。人生于天地之间,与天地自然之气机相通,若欲长寿无病,皆需顺应天地变化规律。万物的五行属性及其生克制化即属天地之道,不可不知。

3、晚间节食、重视通便排浊

八十年代以前,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富贵病,并不常见。但随着经济发展,吃得饱了,病却也多了。尤其是高血糖、高血脂、中风、高血压、肿瘤等大病越来越普遍。我们重视养生,首先要从调节饮食开始。不要总想着把所有的食物都塞进嘴里,有时饿着反而比过饱好。特别是晚上适当少吃点,可以让自己更健康。

便秘则肠中*素内返,燥津伤正,为诸病之源。现代多见之各种肿瘤、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多与便秘相关。

若患有慢性腹泻,虽然非常不舒服,但也有好处。至少可以保证排浊通畅,体内不会过多地瘀滞湿*、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因此,发作高血脂、高血压、中风等病的机率大减。对于正常人来说,每日三餐进食,亦需保证每天至少一次大便,这非常重要。

若久患便秘,浊*留滞体内,久而必成大患,需及时调理。当前,我们普遍存在着吃进去的过多,而排浊却不畅的问题。随之高发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及心血病疾病,因此,重视排浊对于恢复健康意义重大。排浊的思路与方法很多,且根据每个病人的体质而各有不同。比如:湿盛者当健脾利湿;痰饮则需化痰逐饮;中焦燥实直需泻下阳明。故需辨人辨证选方,效果更佳。

4、萝卜通腹降浊

萝卜能养生治病:吃油腻肥厚食物时吃点萝卜,可化气行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痛风患者多属湿热痰浊内滞,萝卜最利降浊;腹胀、便秘吃萝卜能行气通便;若有上火咽痛、咽干、眼红、耳鸣、头晕、痘痘等症,吃萝卜可降上浮之火。

5、常备安宫牛*丸、苏合香丸、牛*清心丸

家里有高血压的老人,或者家族有中风病史者,一定要在家里常备安宫牛*丸,或者苏合香丸、牛*清心丸之类的醒脑开窍类药丸,有备无患。突然中风时在第一时间把药丸化入温水中灌下,可以有效地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并且能提高生存率。或用云南白药亦可,在急性期每次服半克,日三至四次,有急救之功。

6、养生治病首在养心

心中充满欢喜,这是正面情绪,最有益于健康。

但大喜又会伤心,尤其是素体心气不足诸证,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患者,切忌大喜大笑。

高血压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目前西医药治疗主要以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为主,在调理这类疾病方面,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整理二位国医大师的经验方,以飨同仁。

▲颜正华国医大师(.2-)

颜正华:潜降汤

熟地*15g,白芍12g,石决明30g(先煎),茯苓10g,丹参12g,生牡蛎30g(先煎),怀牛膝12g,益母草15g,白菊花10g,夜交藤30g。

滋阴潜阳,平肝安神。

阴亏血虚、肝阳上亢之眩晕,伴头痛、失眠多梦等,也适用于中老年血压偏高有上述症状者。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方立法为滋阴平肝,因滋阴可潜阳,平肝能降逆,故名潜降汤。如食欲不振者,去熟地*,加何首乌15g;阴虚火旺、心烦较重者,去熟地*,加生地*15g,麦冬12g;肝火较重、急躁易怒、头涨目赤者,加龙胆草6g,夏枯草15g;眩晕较重者,加天麻6g,钩藤15g;头痛较重者,加白蒺藜12g,蔓荆子10g;耳鸣者,加磁石30g;失眠较重者,加炒酸枣仁15g,龙骨15g;腰痛者,加杜仲12g,桑寄生30g;盗汗者,加五味子6g,浮小麦30g;大便不爽者,加决明子此方多用水煎服,每日1剂。如服汤剂不便,可用上方10倍量,水煎3次去渣,旺火浓缩,加白蜜或冰糖g缓火收膏,每服1~2匙,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便溏者勿用白蜜。不喜甜者,白蜜或冰糖可减为g。

▲任继学国医大师(-)

任继学:降压汤

炮附子15g,吴茱萸15g,透骨草30g,罗布麻15g,青葙子15g,茺蔚子15g。

温肾清肝。

轻中度高血压所致之眩晕、头痛等。

文火水煎,浴足。

肾命亏乏、水火偏颇、生化功能不全是高血压病成之本,气血逆乱、水精代谢失常是病成之机。上药水煎取汁2mL,晨泡20分钟,晚泡30分钟,每剂用3日。

阴虚阳亢证,加大生地*、玄参、生龟甲、生石决明、女贞子;风阳上冒证,加熟地*、钩藤、生牡蛎、刺蒺藜、灵磁石、天麻、赤芍;痰瘀阻络证,加地龙、酒大*、红花、制南星、丝瓜络、生蒲*、川芎、苏木。另加桃仁、夏枯草,可加强利尿镇静降压作用。

高血压病的诊断依据为测量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临床表现症状轻重悬殊,一般较常见的是头晕、头痛、目花、耳鸣、心慌、失眠、烦躁、肢麻、脉弦等。

中医学虽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实际对本病早有认识,根据其临床症状,主要隶属于肝经病证项下,与眩晕、头痛、厥证、肝阳、肝火、肝风等关系甚为密切,并与心悸、中风有一定联系,是探讨其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规律的依据。

辨治原则

●辨清病理性质

掌握阳亢与阴虚,标实与本虚的主次。予以潜阳、滋阴;阴虚及阳者又当温养。

●区别病理因素

标实为主者,分清风、火、痰的主次、兼夹,予以息风、清火、化痰。

●审察脏腑病机

本虚为主者,鉴别肝、肾、心的重点,予以柔肝、滋肾、养心。

治疗常规

●风阳上亢证

头晕目眩,头胀头痛,或颞顶掣痛,面赤升火,头筋跃起,脑响耳鸣,烦躁,肢麻,口干口苦,苔薄*,舌质红,脉弦数。

治疗:息风潜阳方。

处方:钩藤15g(后下),天麻10g,决明子12g,野菊花10g,罗布麻叶15g,珍珠母30g(先煎),玄参10g,车前草10g。

加减:肢麻不利加臭梧桐、豨莶草;头晕痛甚加白蒺藜、蝉衣;面红、目赤、鼻衄、便结加龙胆草、黑山栀或大*。

●痰火内盛证

头晕重痛,咯吐黏痰,胸闷,神烦善惊,形体多肥,身重肢麻,语謇多涎,口干苦或黏,舌苔*腻,舌尖红,脉弦滑数。

治疗:清火化痰方。

处方:竹沥半夏10g,陈胆星6g,炒*芩10g,夏枯草12g,炙僵蚕10g,海藻10g,牡蛎30g(先煎),泽泻15g。

加减:心烦梦多加*连(或莲心)、茯神;神情异常加矾郁金、天竺*;胸闷、痰多、便秘加瓜蒌、风化硝。

●气血失调证

头痛头胀,或痛处如针刺,面色暗红,时有烘热,胸部有紧压感,或胸痛如刺,间有心悸,肢体窜痛或顽麻,妇女月经不调,口干,苔薄,舌质偏暗,或有紫气、瘀斑,脉或细或涩或结代。

治疗:调气和血方。

处方:丹参12g,川芎10g,大(小)蓟15g,怀牛膝10g,天仙藤12g,生槐米10g,广地龙10g,代赭石25g。

加减:头昏加白蒺藜;颈项强急加葛根;胸闷胸痛加瓜蒌皮、片姜*;肢麻不利加鸡血藤、红花;胸胁闷胀或窜痛加柴胡、青木香;妇女月经不调加茺蔚子。

●肝肾阴虚证

头昏晕痛,目涩视糊,耳鸣,遇劳则面赤,肢麻,腰酸腿软,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

治疗:滋柔肝肾方。

处方:大生地15g,甘杞子10g,炙女贞子10g,制首乌12g,桑寄生12g,生石决明30g(先煎),菊花10g,白蒺藜10g。

加减:头晕、面色潮红加牡蛎、鳖甲;烦热加知母、*柏;肢麻加白芍;失眠多梦加枣仁、阿胶。

●阴虚及阳证

头昏,目花,视糊,面白少华,间有烘热,神疲气短,腰酸腿软,肢清足冷,夜尿频数,舌淡红或淡白、质胖,脉沉细。

治疗:温养肝肾方。

处方:仙灵脾10g,淡苁蓉10g,当归10g,大熟地12g,甘杞子10g,杜仲12g,灵磁石20g,*柏5g。

加减:头昏目花加潼蒺藜;心悸气短加生*芪、五味子;倦怠、大便不实加*参、怀山药;怯寒、足肿加制附子、白术。

注:加减药物一般不超过2味。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医大师治疗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