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源于一个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途径敦煌,因为是无际的沙漠没有水没有食物,白龙马已经死了(当地有白马塔就是安葬白龙马的地方),唐僧艰难跋涉,终于也快要倒下了,此时正被观世音菩萨看在眼里,为了祝他成功,所以从紫金瓶里滴下一滴金水,瞬间在茫茫沙漠里出现一汪月牙似的清泉,而且泉里还有一种叫“七星草”,可以治百病,后此泉得名“月牙泉”,于是唐僧获救了,便继续向西天前进,月牙泉也一直存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古有沙井之称,在城南7公里鸣沙山北麓。东西长米,南北宽5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涟漪萦回。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敦煌1月平均气温-7.9℃、最低温度-22.2℃,7月平均温度25.7℃、最高温度38.9℃。极端最高气温60℃,最低气温0.1℃,当地年平均降水量约39.9毫米,降水量年际相差悬殊,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曾经在古代丝绸之路盛极一时的敦煌,如今已是一片戈壁沙漠,但在这片沙漠中,有一口泉却保持千年不干涸,也没被风沙所掩埋,这就是被誉为「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月牙泉南北长近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自汉朝起就是敦煌八景之一,可以说是真正的沙漠奇观。
千古不涸”的月牙泉清朝时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还有人撰文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并且这样水体丰盛的场面一直到年前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平均水深8米,最大水深有9米,湖水面积超过22.5亩,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古称“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积聚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米。其山沙垄相衔,峰如刀刃,远看连绵起伏入虬龙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涛涌来荡去,甚为壮观。沙粉红、*、绿、白、黑五色,晶莹闪光不沾一尘。如遇摩擦振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0.88公顷,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千百年来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实数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驰怀神往,遐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锏惧害
月牙泉在世界旅游景点中是唯一性不可替代更不可或缺的,月牙泉的景致在全国以及在当地的重要性,就决定了月牙泉不可能枯竭,也不会让它枯竭,就像济南的趵突泉一样,得到国家有力、有效的保护,有检测设施和检测人员时时刻刻的检测,以及地质专家的积极应对措施和资金投入,月牙泉是不会枯竭的,月牙泉的枯竭只是人们的担忧,而且这个担忧又不无道理,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职责,爱护环境,从我们身边做起。
还有酒泉鸣沙山月牙泉特色美食,当地人喜食羊、鸡、牛肉,对面食制作尤其讲究。敦煌*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香味溢口;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讲究,拌汤鲜美,百吃不厌;但最有名还要数敦煌酿皮子,其味辣凉,柔韧爽口,是不可不尝的美味。在敦煌小吃一条街内你可以品尝到风格不同的各种面食。敦煌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川味,尤其是在夜里,街边随处可见麻辣烫的小摊。阳关东路的“沙州夜市”内有风味小吃区、农副产品区,是你品味敦煌特色的好去处。如果你需要一个相对清爽的就餐环境的话,可以到鸣山路飞天宾馆附近,这里有不少中西餐馆,价格适中,饭菜可口
金银发菜,此品用发菜、鲍鱼为主料制成。鲍鱼,又称“石决明肉”(其壳即为中医药材“石决明”),鲜品含蛋白质达24。56%,历来用作宴席珍品。我国沿海均产。海南以“崖洲鲍鱼”出名。
清汤牛肉面
不仅是影响全国的风味小吃,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曾三次获得全国名优小吃金鼎奖、清真名牌食品、中华名小吃奖。以其独特的的风味和地方特色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顾客的好评和赞誉。甘肃省内有汉、回、藏等多个民族,丰富的宗教传统和民间文化,衍出了许多独特的宗教节日和民间节庆活动。
甘肃最大的旅游节庆活动,当属甘南地区的拉卜楞寺大法会及浪山节。拉卜楞寺每年举办七次规模较大的宗教法会,其中以正月毛兰姆法会和七月说法会最为著名。毛兰姆法会内容丰富,场面壮观,有寺僧考试、辩经、诵经、晒大佛、法舞、藏戏表演、祈祷活动等,其中尤以正月十三的“晒大佛”最引人注目;七月说法会主要内容有辩经、“乐拉劝”法会和法舞表演。当月正值甘南藏族僧众的浪山节,当地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民俗风情十分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