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决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侠客岛延安的孩子们海外网
TUhjnbcbe - 2023/3/27 19:18:00
北京扁平疣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314/8744638.html

“儿童万岁!”——这不是岛叔在喊口号,而是83年前毛泽东主席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的亲笔题词。

趁着今天儿童节,岛叔讲讲这段往事。

(图源:《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集萃》)

说起延安,很多人会想到宝塔山、延河水,想到杨家岭、枣园。但其实,不少游客到延安还会去看一部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

年成立的延安保育院,全名叫“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前身是年3月成立的“延安托儿所”,建立时定的目标是收容名儿童。

为什么要建这么一所保育院呢?

那时,全面抗战爆发。在侵华日*的铁蹄蹂躏下,无数儿童饱受战争摧残。为此,中国共产*人奔走呼号,吁请各界贤达、海内外仁人志士共同拯救战区难童;之后,中共又筹备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并在边区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在中国共产*人看来,“今天的儿童负有未来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

延安保育院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收容烈士遗孤、前线将士和革命干部子女。抗战爆发后,又抢救了大量无家可归的难童。

保育院的孩子中,有刘志丹、方志敏、谢子长、彭湃、毛泽民、*公略、蔡和森等烈士的骨肉,有的孩子出生于国民*监狱,辗转来到延安;有些孩子的名字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张抗战、韩抗战、马抗战,甚至还有杜卢沟桥、徐九一八、马九一八……

但无论家乡何处、出身如何,在延安保育院,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延安娃。

(图源:《陕甘宁边区画卷》)

年出生的杨罗平,名字取自延安罗家坪。其父杨伯华年参加红*,长征至延安后,认识了女红*吕清云,婚后生下杨罗平。老人回忆,“父母无暇照顾我,我3岁被送进了保育院,5岁时上保育小学”“童年都在这儿度过”。

那时还有《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老人隐约记得歌词是“我们离开了爸爸,我们离开了妈妈,我们失掉了土地,我们失掉了老家,我们的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阀,我们要打倒它!打倒它!……”

保育院成立一周年时,已累计接收东北、华北、华东、华南敌后难童多名,后来发展到乳儿部、婴儿部、幼稚部、小学部的细分建制。

小学部那些稍微年长些的孩子,开饭时都要默念《吃饭歌》和《保小校歌》。后者的歌词,清楚地写出保育院的宗旨——

“我们是边区的小朋友,我们是抗日的后备*。今天我们在战斗中学习,明天为祖国出力。为了自由,为了解放,我们要努力!努力!加紧锻炼,勤奋地学习。我们要记住:现在是边区的小学生,将来是中华的主人。同学们亲爱团结地携起手来,新社会等待我们去建立……”

保育院大班的孩子们参加体育竞赛。图源:网络

延安娃记得很多开心的时刻。

比如有一年,朱老总来看他们,他们坐上了陈嘉庚先生赠给毛主席的小汽车,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飞驰的速度,看到了快速掠过的风景。每年儿童节,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都会来保育院,孩子们把毛主席围在中间,毛主席会慈爱地抚摸孩子们的头,鼓励他们,或者在笔记本、奖状上给他们题字……

几十年来,金德崇老人都精心保存着一个笔记本,上面有朱德、陈云、张闻天等人的题词。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毛主席写的六个字:“又学习,又玩耍”。老人回忆说,那是因为毛主席听说他爱玩,笑着说“不能光是玩嘛”。

战时的条件无疑是艰苦的。当年被委以院长重任、被称为“丑妈妈”的丑子冈回忆,刚见到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时,孩子们有的头上生疮,有的浑身过敏,还有的都2岁了还不会走路。

战争年代,物质条件匮乏,保育院的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带孩子经验。“丑妈妈”一开始也不想干,医院院长傅连暲用一句话说服了:“咱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下一代能过上好日子吗?”

以延安保育院为历史原型的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剧照(图源:网络)

“不要吵闹,不要讲话,会把敌人引来的。”几十年后,杨罗平依然记得保育员在他耳边的叮咛。

那是国民*发动全面内战、胡宗南率部进犯延安之时。年,延安保育院和保小的孩子们由保育员们带领着撤退,小孩子坐在马背上的篮筐里,稍大点的孩子就跟着队伍走。那年杨罗平7岁,每天要跟着队伍走二三十公里,一天下来,“腿都肿了,睡觉的时候生生疼哭”。

那时,队伍白天休息、晚上“行*”,不走大路,风雨无阻。最惊险的时刻,要数登船渡*河。凌晨时分,胡宗南的*队就要追上来,但渡*河的船仅有20条,几百人必须在40分钟内全部过河。

“我当时还能自己爬上船,许多小一点的孩子就像扔包袱一样,一人扔一人接。天太黑,有些孩子被扔进水里又被捞起来。后来听大人们讲,没来得及撤离的人几乎都牺牲了,孩子也不能幸免,因为胡宗南的部队扬言,绝不留下红*的根……”说到幼年生死离别的经历,杨罗平眼泛泪光。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孩子在解放战争中随*转战三千里,谱写了一首属于孩子们的“长征史诗”。

后来,这群孩子中走出了一大批新中国的建设者。有的成为领导干部,有的成为顶尖学者,还有的为保卫新中国*权付出了生命……

有老人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深情地写道:“当年延安的保育生吃一样的小米饭,喝一道川的延河水,穿一样的灰布*装,受一样的革命教育。”那时条件艰苦,但他们觉得充满了追求和希望。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下一代手中。

文/明日绫波、山形秋

资料/石决明、蓬舟

(资料来源:文史月刊、*史纵横等)

来源:侠客岛

1
查看完整版本: 侠客岛延安的孩子们海外网